专家介绍:河南临颍人,现任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国家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工程建设专家组成员,我国研究党建理论年轻的资深学者。曾参与十五大、十六大报告前期调研起草工作。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5部,其中《从民主新路到依法治国》一书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为中央政治局理论学习作过专题辅导。
实行党务公开是大势所趋
要想和老百姓一起把党组织建设好,把政权建设好,把国家建设好,就一定要公开透明。尤其是事关人权财权事权的问题,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公开,都要透明。群众参与进来了,他知情了,就会支持你;他没参与进来不知情,即使你是对的,他也可能要反对你。现在一些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党务政务不公开;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也是因为党务政务不公开;而贪污腐败的出现,还是因为党务政务不公开,搞暗箱操作的结果。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的又一重大举措,预示着党务公开已经从理念层面、决策层面走向了操作层面,已经从局部试验阶段逐步走向了全面实践阶段,已经从单项的尝试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的高度自觉,其意义是深远的,其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实行党务公开确实是大势所趋。从一般的道理来讲,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一个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外来势力封锁半封锁状态下领导人民用计划经济的体制办法搞国家建设的党,变成了一个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用市场经济的体制办法搞国家建设的党。党要适应这种深刻的转变,就必须实行党务公开。因为我们是执政党了,不是革命党了;革命党是在地下活动,执政党是在地上活动;革命党要保密,执政党要公开;革命党推翻旧政权,执政党要领导新政权和巩固新政权。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意识在觉醒,政治参与的民主意识将越来越强烈,对知情权的诉求也必然越来越迫切。这一切早已不是理论的逻辑推演,而是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民主政治决不再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奢侈品,而是须臾不可缺失的必需品。
笔者连续多年做地方和基层党委的案例调研,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比如我们2006年到四川的南江县调研时,就听到乡镇的书记镇长和村两委的干部感慨地对我们说,基层如果再不民主,再一个人说了算,再简单拍脑袋决策,真的行不通了,工作没有办法做了,老百姓不买账了,不答应了。他们举了很多案例,对我触动很大。今年再次到四川巴中调研时,更是同时听到了各级党委书记这样的话,如果不公开,不协商,不民主,基层党的活动就很难为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了。
通过大量的基层调研,笔者体会到:要想和老百姓一起把党组织建设好,把政权建设好,把国家建设好,就一定要公开透明。尤其是事关人权财权事权的问题,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公开,都要透明。群众参与进来了,他知情了,就会支持你;他没参与进来不知情,即使你是对的,他也可能要反对你。现在一些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党务政务不公开;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也是因为党务政务不公开;贪污腐败的出现,也是因为党务政务不公开,搞暗箱操作的结果。
如果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心目中就是在搞暗箱操作,就是几个人在那里凭想象、拍脑袋决定事情,甚至认为就是书记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家天下”,那么,人民群众遇到事情就不会总和你一条心。如果公开、透明、开放,让其参与进来,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一定要公开党务政务,让广大党员和老百姓知道我们在研究什么,在干什么,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党务政务公开,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支持,才能赢得人心。只有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才能不断增强地方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应该说,中央政治局这次审议通过的《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也是在认真总结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探索党务公开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所达成的全党共识。这是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沿着这样一个发展脉络,我们期待着在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取得经验之后,能及时地将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范围向地方党委和政府延伸,从而更切实地推进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步伐,更有效地保证党的执政权力越来越在阳光和透明的条件下运行。
也许有人会认为,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实行党务公开比较好操作,遇到问题也容易得到及时解决,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如果把党务公开扩展到地方党委,会不会出现预料不到的问题,比如:会不会影响地方党委和书记的领导权威?都公开了,都参与进来了,会不会搞得七嘴八舌影响执政效率?会不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保密工作?
党务公开、透明和开放后会不会影响到书记和党委的权威呢?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提,即党务不公开、不透明、不开放,就有助于提高地方党委和书记的权威吗?即便是这样树立了书记和党委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又是为了什么?如果说在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甚或在外来势力封锁下的计划经济时代,这样考虑问题尚可理解的话,那么,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今天,这样的论调就实在有悖时代发展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等级森严,老百姓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让老百姓了解太多,所以老百姓根本无从知道统治者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种封建愚民政策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但这样一些思想在我们一些干部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凡事搞得神秘一点才能体现自己的权威。实践证明,靠封闭,靠神秘主义,靠暗箱操作来维系的所谓权威是不能持久的,最终也是会失去权威的。特别是在网络民主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神秘主义必然造成谣言四起,造成各种“段子”泛滥,而长时间的误解、隔膜和冷漠最后很可能被诱发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流言止于公开,诽谤源于猜疑”,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党务公开,因为开放后这些东西自然就没有空间了。所以,真正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不会影响地方党委和书记的领导权威,只会更好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关于影响决策效率的担心,也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传统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造成了至今依然严重存在的书记“一把手”说了算的习惯,并且往往一个书记一个思路,“张书记挖沟李书记填,张书记栽树李书记砍”。“一言堂”、“家天下”,书记提出的议题都获得通过,谁都不敢提出不同意见,这样的决策实际上往往容易造成重大失误。这种带有人治色彩的执政方式和决策方式,表面上看效率很高,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往往效果最差,后果严重,而且无人买单,书记调离之前大多还无法纠正。
而党务公开以后,特别是党的重要决策会议公开以后,势必参加会议的人会多起来,发言的人会多起来,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也会多起来,从而使讨论的时间会长一些,决策的速度会慢一些。表面上看,决策的效率似乎降低了,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决策往往更符合实际,也更科学。话说回来,透明、公开、开放的集体决策,即使出现一些失误大家也会理解和谅解,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现有决策失误,大家会全力以赴及时加以纠正,而不会非要等到这个书记调离以后大家才敢说出不同意见。
关于对保密的影响。保守国家秘密,严守党的纪律,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秘密,都必须保守秘密。但地方党委和党的基层组织都是执行层面。基层的任务就是把中央和省里的决策执行好、贯彻好、落实好。地方和基层党委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都是关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事情,不会涉及更多保密的东西。事实上,在地方和基层想要保密也保不了。而从根本上说,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没有什么可以跟自己的党员和人民保密的,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外,各级党委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日常的党务活动和政府的政务活动,都是可以而且必须要对党员和人民群众公开的。这是党员的基本权利,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从我们在地方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实践效果是令人振奋的。比如四川巴中这几年大力推行党务公开以后,不仅有效地整合优化了执政资源,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促进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而且大大提升了市、县、乡镇各级党委及其它党的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大大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巩固和扩大了党在当地的执政基础。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全面展开和积极推进,将会为全党的党务公开带来新的局面和新的气象。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