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河北承德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环球智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我国研究党建理论的资深学者、博士、知名党建专家,他著述和发表的许多论文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2008年8月,他主编的《继续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一书,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程,阐明了解放思想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在当前新形势下,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创新学习制度 让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满活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党的大学习与学习制度的改革创新,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三位一体的思想理论建设体系。面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两大战略任务,改革与创新学习制度,扎实推进新时期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一、改革创新理论学习制度
改革创新理论学习制度,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首要任务。
首先,改革理论学习制度,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课题,实际上是对党的“高端、中端、低端”都赋予了发展理论的历史责任。很明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是党的“高端”,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中央委员会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予以努力解决的问题。如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三十年中,党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进入第二个三十年,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模,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程度,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都明显的高于第一个三十年。新的三十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所推进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会比过去的三十年更加灿烂辉煌。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依据中国人民的伟大新实践、新创造、新经验,科学地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优秀的文明成果,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理论上的新飞跃必然要超过第一个三十年的三大理论成果。理论内容反映新的三十年,理论成果超过过去三十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肩负起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是全党的事情,具体地说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责任。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是党的“中端、低端”,即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要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要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必须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改革理论学习制度。过去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基本是“上下一般粗”,中心组学习、干部学习、党员学习,主要是以“宣贯”(宣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为主,目的是解决理论武装全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理论武装外,为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建设任务,即创新大众化的理论、发展大众化的理论,因此必须改革创新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制度。
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制度,规定了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规定了党的省、市、县三级地方组织和各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事业单位党组织的理论学习,要把学习的重点由理论武装向理论运用、理论创新和推进大众化的理论成果向实践成果转化方面转变的改革方向。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党组织学习制度的重大改革,要求党组织的学习,不再是过去的一般的理论学习,而是重在培养党员和干部的理论创新意识,培养推进“大众化理论”建设的基本素养;强调不断提升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本省、本市、本县、本企业和本单位实际的结合本领;旨在不仅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成果,而且要培养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追求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党组织集成创新的理论品质,及引导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研究和寻找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实践创新的方法。新实践、新经验的大众化理论升华,大众化理论创新,大众化理论素养培育,理论指导下的大众化创新实践,解决全党理论学习“上下一般粗”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高端”向“中端、低端”普及,就是党组织理论学习制度改革的目标。
第三,把各地各行各业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实践新经验,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升华,是改革创新党组织理论学习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全党在近九十年的伟大事业探索中,从中央到地方,都基本上掌握了应用理论于实际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与基本技术;全党全民族文化素质、理论素质的迅速提高,国家技术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进入改革开放新的三十年,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如北京市丰台区纪检委的廉政文化建设探索、朝阳区的社区管理模式、海淀区的发展理念、北汽福田公司提出的追求人的智力资本最大化,以及各企业的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等,可以说,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全国各地的县(市)委,也都从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一是发掘本市县的历史文化,创办县域文化博物馆,推进本土文化的历史传承;二是科学规划本市县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利用声光电,创建城市规划展览馆,向群众宣传现代城乡一体化理念;三是抓好本市县龙头企业,创建“企业科技展览馆”,把本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本市县企业在中国的前沿位置和远景目标,向世人展出,为其发展培育深厚的文化基础。这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市县委的领导水平,向全市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普及和浸润了新文化、灌输了新理念、宣传了新科技,日益提升全市县的整体素质。我们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下工夫,深度发掘,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进行系统总结和升华;一方面,使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制度日益发生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事业的日益发展中逐渐生根开花结果。
二、改革本职业务学习制度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主旋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仅要改革理论学习制度,而且要改革本职业务学习制度,着力提高党组织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牢固地树立以本领建设为核心的改革理念。党的宗旨建设是党建之根。过去我们党强调践行党的宗旨,其实是不够的。实际上,党的宗旨有一个“两态”建设问题。一是党的宗旨“静态”建设,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情操建设;二是党的宗旨“动态”建设,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建设,而本领决定党的命运。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要本领,是领导革命战争的本领;如果领导革命战争的本领不过硬,我们党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今天,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领导人民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主要体现为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反腐倡廉的本领,也是党的本领)。把这一本领体现在国家各项具体建设与各项具体工作中,就是各级党组织从事本职业务的本领。如果本领不过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不可能胜利发展,我们党也不可能实现长期执政。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本领建设为核心的改革理念。
其次,以学习和研究本职业务为核心,从四个方面改革创新学习制度。一是学习与研究本职业务的前沿科学知识。党组织必须具有远见卓识,与时俱进,整体推进。远见卓识,就是思想上不断“抢占”战略制高点。知识就是力量,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党组织必须肩负起学习新知识、改革创新学习制度的历史责任。与时俱进,就是依据自身单位实际,瞄准世界一流的前沿知识、最新知识,在企业发展、科技前沿、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向先进地区和先进省份、先进企业、先进单位学习。坚持发展每向前迈一步,前沿知识学习就跟进一步或超前一步或几步,学习制度改革创新如影随形,始终追求自身发展与前沿知识有机结合,站在“巨人的肩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整体推进,就是党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系统推进学习制度的改革创新。二是研究理论、研究本职业务的历史、研究本职业务的现状,使三者有机结合,寻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研究理论,解决方向,解决方法;研究本职业务的历史和现状,就是研究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通过不断深入调查研究省情市情县情,研究党情、民情,研究人才队伍的发展变化,研究发展方式和基本结构与基本要素,把这些综合起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作为党组织推进工作创新的依据,进而推进本职工作的不断创新。三是不断创新学习方式。走出去,向别的国家学习,向国内兄弟单位学习;请进来,请进来指导,请进来教,请进来联合做发展项目,共同开发研究等;领导讲,讲工作应如何创新;群众讲,群众教,相互讲,相互教,相互学习。开设领导大讲堂、专家大讲堂、老百姓大讲堂等。总之,通过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创新学习制度,使学习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党组织集成创新。所谓信息化建设,就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网络红红火火地展开;就是把关于本职业务工作方面的创新实现信息采集,把世界各国的关联创新进行信息采集,把国内同行业、同专业方面的创新进行信息采集,对本省本地区本系统的创新进行信息采集,然后对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创新亮点,分析创新的可借鉴性。进而,党组织再对本地区本单位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结合别人的创新和自家的创新,不断研究制定集成创新的方案来,推进集成创新的组织实施。
三、创建个性化学习制度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组织还必须创建个性化学习制度,着力追求党员和干部个人的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
首先,个性化学习,是个人知识更新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也是构建党组织学习形态的基础,因此,需要创建个性化学习制度。学习,需要个人的冷静思考和逐步地消化吸收,是个人的智力创造活动。党组织组织大家进行集体学习,接受知识、消化吸收知识,也得靠个人的思维创造活动。就是党组织召开研讨会、务虚会,也是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再集体碰撞思想的火花。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不断充电补充新知识,个人人生工作经验教训的自我总结,个人的人生阅历。三方面结合起来,经过每个人的自我消化吸收,才能实现知识更新和知识积累。所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创建个性化学习制度,鼓励党员和干部追求个性化学习。
其次,个性化学习是实践中知识创新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喜欢读中国历朝历史通俗演义,结果实现了三大知识创新。一是从中创新出了“井冈山道路”;二是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于《毛泽东选集》中,其以少胜多的战例,构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毛泽东读了中国古代的屯田制,创新了“军民大生产运动”。列宁在十月革命前的几年里,每天看一个小时的托尔斯泰的小说,从小说中读懂了俄国18—19世纪的社会风情,看清了俄国的国情,写出论文《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知识兴奋点也不同,必须追求个性化学习,但可以在实践中实现知识转化、知识创新。
第三,创建个性化学习制度,大力推动党员和干部个性化学习。一是党组织鼓励大家追求个性化学习,指导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党员和干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可以通过书本学习,也可以看电视学习,等等,关键是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党组织要善于按照个人计划把个性化学习整合为一个学习形态。二是党组织要制定和实施定期开展个性化学习成果交流制度。一经交流学习成果,必须要研究,进行系统化整理,以推进个人学习的系统化。三是党组织要制定和组织实施个性化学习成果知识点评制度。对知识点评,属于文学评论、理论评论、文化评论类。对个性化学习,要进行党内、党外民主点评,组织点评,评谁学得多一点,评谁学得好一点,评谁学得真一点。这样,既有利于推动个人学习的深化,也有利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蓬勃展开。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