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日前就“十三五规划的最大创新点“一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一是“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提出了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拓展了以往狭义的技术创新的概念。创新被定位为四个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机结合。
胡鞍钢认为,这个创新是一个广义的创新。他对创新的定义是,能够为社会提供新增价值的活动就是创新。这个价值包括物质价值或者说经济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知识价值等等。如果这样理解,我国确实就会做到万众创新。当然,我们认为不仅是双创,而是“三创”(包括亿众创富),所有这些价值都将成为社会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超越了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创新”,形成全社会的创新。
现在提出来的万众创新、亿众创富,其本质就是我们必须发动十几亿人民一同创新。创新本身也会产生外部性,会产生溢出效应。比如,在阿里巴巴创造的电商平台上,活跃的买家达到4亿人,活跃的卖家超过800多万家,甚至将近1000万家。所以,这个创新在很大意义上是具有关联性、外部性、外溢性的。
习近平同志讲了这样三句话:“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段话非常经典。对此他也作了相当多的论述,讲的也很专业,这些话的内涵也体现在“十三五”规划中。比如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两只手即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等等。
对这个问题他也做了说明。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驱动力。总的来说是四阶段,一是低收入阶段就是初级要素和驱动,包括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等;二是中等收入阶段,基本上是资本要素驱动,特别是国内储蓄率、投资率,主要是扩大投资规模。三是较高收入阶段,基本上是技术要素驱动,和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有关。四是更高收入阶段,一定是创新驱动。
按照许多经济学家所概括的经济增长模式来看,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追赶型,也是外生型的,通过引进来消化技术。第二类是所谓自主创新型,也是内生的增长模式。美国最成功的完成了这么一个过程,在美国经济起飞期间,即1870年到1913年间,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先是追赶型,后是内生驱动型,一直到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现在世界上主要的科学发明、技术创新还是来源于美国。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宇航局(NASA),美国政府一直稳定资助,让科学家设计制定十年目标,二十年目标或三十年目标,提出目标产品,如阿波罗计划、水星计划等。然后该机构开始采购,形成了客户关系。美国的这种模式,其实是最成功的计划经济模式。美国的研究者做过相关计算,NASA的一块钱就相当于十九块钱的效益,因为NASA所创新的都是全球性的公共知识、公共技术。
中国如何实现从追赶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呢?改革初期,邓小平同志讲的非常清楚,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就是要搞“拿来主义”。我国原来的优势叫后发优势,如果从机制角度看,把它称之为T1,就是引进科技机制;T2就是科技再创新机制,具体技术都是别人的,但是我拿来搞本地化创新、集成创新、系统创新,以上都是利用后发优势。T3是自主科技创新机制,才能形成先发优势;T4是巨国市场规模效应;T5是世界市场规模效应。因此,中国的创新是T1+T2+T3+T4+T5,从边际的角度看,五种效应一起发生作用显然就和仅仅引进技术完全不一样了。后两者都是取决于市场开放程度,因此一个国家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开放,才能有效利用国内巨国市场规模效应、全球市场规模效应。
所以说,创新发展需要开放发展,然后变成一种共赢的模式,分享经济成果,才能够把蛋糕做大。在我看来,阿里巴巴的做法,就是共享经济的思想。这五个机制叠加在一块,就会极大推动我国朝着创新驱动的方向前进。
中国的创新发展还有几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创新。它是我所说的全体人民的各种社会价值的全面创新,不只是企业家创新。二是不仅局限于科技创新,而是包括了多种机制的创新,也包括像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等一系列。三是更加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创新发展出发点、落脚点和核心点。最终的创新还是为人,在中国就是为了十三亿全体人民。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下一篇:胡祖六:中国财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