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中华学习网

新中华学习网

要专家找新中华
当前位置:新中华学习网 >> 专家观点>>仲呈祥:“过度娱乐化”理应休矣

仲呈祥:“过度娱乐化”理应休矣


      专家介绍:仲呈祥,1946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成都市西城区中学教师,文教局干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四川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客座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2013年11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过度娱乐化”理应休矣

  快感往往直接影响收视率,但快感只是审美的途径,美感才是审美的宗旨。快感过度之时,伴随而至的往往是精神反思能力的衰减。还是鲁迅说得好:“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荧屏上的“过度娱乐化”,理应休矣

 

  “过度”且“化”,便走向了反面

 

  最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文,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黄金时段卫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确,荧屏之上,一家“超女”,多家“快男”;一家“选秀”,大家跟上;这边婚变、绯闻、隐私,那边姑嫂斗、婆媳闹……此类节目,皆高举“娱乐”大旗,以吸引观众尤其青少年观众、追求收视率为目的,相互攀比,竞相效尤,掀起了一股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相悖的“过度娱乐化”之风。娱乐当然需要,但“过度”且“化”,便走向了反面。此风之起,固然缘由复杂,但从创作思维方面来探究,根子是在哲学上出了毛病。哲学管总,哲学通,一通百通,哲学思维失之毫厘,必然导致创作实践谬以千里。马克思说:“人类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从哲学思维上根除“过度娱乐化”,乃为治本。

 

  不能以利润思维取代审美思维

 

  一要纠正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简单地将文艺从属于政治,走向了以政治思维取代审美思维的极端;如今,实行市场经济,一些人又误将文艺笼统地从属于经济,跑到了以利润思维取代审美思维的另一极端,片面追求收视率,堕入了“过度娱乐化”。反映在创作上,从过去忽视观众娱乐、快乐,生硬说教的极端,跑到了一味看重视听感官刺激,冲淡乃至取代精神美感的极端;从过去把人性、人道主义视为禁区的极端,跑到了以展示“人性恶的深度”和“窥人隐私”为能事的极端;从过去对传统经典敬若神明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僵化极端,跑到了专门逆向拆卸、解构,颠覆经典以耸人听闻的极端;从过去盛行的“高大全”式伪浪漫主义形象塑造的极端,跑到了“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无是无非”、“非英雄化”的极端;从过去一度忽视审美和艺术性的极端,跑到了所谓大制作、大投入“营造视听奇观”的唯美主义极端……凡此种种,其结果都导向“过度娱乐化”,都有悖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究竟怎么理解和把握“观赏性”

 

  二要纠正对观赏性的片面认识和盲目追求。观赏性与属于创作美学范畴的思想性、艺术性不同,属于接受美学范畴。思想性、艺术性是作品自身的历史品格和美学品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恒量;而观赏性则是观众的接受效应,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而迁的一种变量。不同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人,对同一作品的观赏效应是不同的;不同时代背景和语境下观赏同一作品的观赏效应也是不同的;在同一时代但在不同的环境下观赏同一作品,观赏效应亦是不同的。因此观赏性这一接受美学范畴的概念,虽然与创作美学范畴的思想性、艺术性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决定于观赏者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与作品发生关系时的时空条件的一种综合效应。

 

  辩证法和范畴学认为:什么范畴的矛盾应主要在什么范畴里解决,并关注到与之相关的范畴里的相关矛盾。那么,观赏性就应主要在接受美学范畴里解决,一是下功夫净化观赏环境;二是着力提高观众的鉴赏修养。马克思说:任何精神生产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在生产自身的消费对象。“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如果盲目地把观赏性推给创作美学范畴去解决,那创作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良莠不齐的观赏环境和鉴赏修养不高的观众,为了生存,势必只能放弃引领而一味迎合。这样做,就势必强化观赏环境和观众群体鉴赏心理中的落后因素,而被强化了的这些落后因素,又势必反过来刺激在文化上不自觉、不自信的创作者生产品位更低俗的作品。结果,精神生产与文化消费就陷入二律背反即恶性循环。如是,“过度娱乐化”如何能止住?

 

  没有收视质量的收视率是无意义的

 

  三要纠正混淆收视率与收视质量界限的问题。收视率当然需要关注,但首先要科学统计收视率。时下这样的抽样法,恐怕还缺乏样本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而关于收视率造假的报道,亦时有所闻。没有收视率当然无所谓收视质量,但没有收视质量的收视率是无意义的。我们当然希望收视率与收视质量都高,但收视率高、收视质量不高的情况明显存在。如某一电视选秀栏目,收视率虽高,但对观众并无多少思想启迪和艺术美感享受,倒是让年轻人多少滋生了“一夜成星”、“一夜致富”的想法,收视质量不好。柏拉图说:“过度快感可以扰乱心智。”快感往往直接影响收视率,但快感只是审美的途径,美感才是审美的宗旨。快感过度之时,伴随而至的往往是精神反思能力的衰减。还是鲁迅说得好:“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荧屏上的“过度娱乐化”,理应休矣!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