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陈祖武,男,1943年生,贵州省贵阳人。1965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主要学术专长是清代学术史,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同名的还有一位摄影师。 主要代表作有:《清初学术思辨录》(专著)、《中国学案史》(专著)、《清代人物传稿》(二、四、六、七、九册,合著)、《明清实学思潮史》(中卷,合著)、《明史纪事本末杂识》(论文)、《乾嘉学术编年》(合著)、《乾嘉学术研究》(合著)等。
史家的修养与责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修身境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为了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史学工作者刻苦治学、不断进取,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史学工作者只有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严谨笃实、一丝不苟、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承担起自己的时代责任,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史学工作者所坚持的学习,首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尤其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应在史学工作者队伍中大兴学习之风,倡导认真读书、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这样的学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而焕发出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
加强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走出书斋,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选取关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开展理论研究包括史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研究国情,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使之升华为理性认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是理论研究包括史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有效途径。
拓宽眼界。当今世界,认识和解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局部的问题,都不能脱离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史学工作者既要立足国情现实,又要具有世界眼光,善于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认识和解决史学发展中的问题,勇于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示聪明才智,掌握学科前沿问题的发言权和主导权。
开阔胸襟。对同一个学术问题,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所处的时间空间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认识,甚至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当前,各种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史学工作者受到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有时会跟不上认识对象的发展变化,会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这就要求史学工作者胸襟开阔,尊重不同意见,听取不同声音,摆事实、讲道理,多协商、多沟通。对于一些学术分歧,一时难以达成共识,可以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提升境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很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要缩短这样大的差距,需要中华民族付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艰苦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史学工作者应当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无论办什么事情、讲什么道理,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居安思危,有所作为。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