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春秋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及塔里木大学客座教授。先后担任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出版专著《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5月版)、《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中文简体、繁体版,英文、阿拉伯文、德文、韩文、日文、波兰文、土耳其文、印地文版,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十一批学习书目,2015年中国好书)、《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中英文版)等12部,译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等3部;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刊》等15个国家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欧洲的世界》、《求是》、《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发表时评700余篇,接受BBC、CCTV、新华社等国内外媒体采访1000余次,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论坛500余次。
“一带一路”是推进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抓手
“一带一路”的合作架构改变了以往西方主导的、中心-边缘的分工体系。
当前,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浪潮此起彼伏,全球化该何去何从?“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与80年代兴起的、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理念不同,中国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全球化,即更加开放、均衡、包容、普惠的全球化。让全球化的成果更多地造福百姓、造福发展中国家,让百姓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推进新型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一带一路”倡议经营的是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格局,使不同地区实现互联互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发展呢?
首先,“一带一路”是海陆联通的大格局。原来的全球化是海洋性的全球化,90%的贸易都是通过海洋进行运输。“一带一路”一个是带,一个是路,联通海陆与一体。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作为“一带一路”六大走廊之一,中巴经济走廊把“世界岛”的中心和“世界洋”的中心联结在一起,打通了巴基斯坦沿海地区和北部比较落后地区,同时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的南北布局,有利于削减贫富差距,让全球化更加均衡、普惠,让百姓更多获益,共同致富。
其次,“一带一路”平等、开放的合作架构改变了以往西方主导的、中心-边缘的分工体系。西方的一些跨国公司把整个世界变成它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便宜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但获得的利润比较薄弱,大部分利润被这些跨国公司攫取了,这是一种依附性发展。例如非洲就长期处于这样一种分工体系的边缘。“一带一路”构建的是一种平等参与、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倡导南南合作,改变了原来中心-边缘的分工体系。
第三,“一带一路”倡导促进文明的共同复兴。原来的全球化倡导的是一种西方的强势文明,所谓“历史的终结”,所谓“世界是平的”,凸显出文明的优越性和对所谓野蛮地区的征服,体现的是西方的话语霸权。而今,“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在削减贫富差距、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文明的共同复兴、共同繁荣、共同创新,超越了原来全球化趋势下西方文明的扩张理念。
此外,“一带一路”通过区域合作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通过区域合作,推动一个更大范围的洲际之间的合作,通过洲际合作推动整个全球的合作。“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六大经济走廊进行的是一种产业链的布局,通过不断延伸拓展到全球,把整个世界放在一个新型的全球产业链、新型的工业和城镇化布局当中来。这超越了原来地区一体化与全球化冲突和对抗的局面,把不同地区进行互联互通,如同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把这两大地区汇集到一起,还会拓展到印度洋,延伸至波斯湾、欧洲,所以这是真正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区域融合和全球化的布局。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