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中华学习网

新中华学习网

要专家找新中华
当前位置:新中华学习网 >> 专家观点>>刘迎秋:民营企业望酿成新的走出去浪潮

刘迎秋:民营企业望酿成新的走出去浪潮

 在第七届中国中小企业节201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迎秋指出,为寻求低成本使用国际优质资源,提升自身生存与发展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可望形成一场新的“走出去”浪潮。如果不走出去,资源不够用,无论是矿产资源、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会受到阻碍。

  第七届中国中小企业节于2013年10月14日至10月15日在西安召开,本届中国中小企业节的主题是“优化环境,创新升级”。201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于14日下午举办,主题为“小企业 大梦想”。

  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个中心是1993年成立的,到现在20多年了,所以我对民营企业非常关注。

  今天下午的主题是小企业,大梦想,什么是转变升级,围绕这个问题谈一个观点,转型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过几次转型升级,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是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基本经验。第三,转型升级的目的是什么和怎样实现它,实现我国经济更好更大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升级与转型的关系。

  第一,什么是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概念是十八大以后用的最多的一个概念,十八大以前用的比较多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往前产业升级也讲过。时任总书记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这样一个概念,最近博鳌论坛上李克强多次提到,并且两次强调,只有转型升级,我们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有了“只有”这个概念。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最早出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面,在“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升级,没有转型升级这样一个概念。“十二五”规划纲要11年的两会通过以后,才正式使用这样一个概念,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此之前,转型和升级,用升级用的比较多。97年讲过产业升级,重点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十六大报告的时候,中间仅仅加了个“结构优化”四个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7年十七大,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面又加了几个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这个时候关于转变方式的问题,关于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才基本上成型,最终成型是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大讲的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什么叫转型升级?首先我们说这个概念,它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一个过程。现在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转型和升级是一回事吗?不是一回事,在术语上,把转型与升级合并到一起,统称转型升级虽无严格语病,但因此就认为二者是一件事,则是不确当的。因此转型和升级在语言上、词语上是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在汉语里面是可以这样做的。转型与方式有关,升级与技术有关,如果再仔细的说,转型是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等等一系列,而升级通常就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国家,它的经验的技术基础的变化。升级和转型一个是技术问题,一个方式问题,转型一定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升级一定是一个和技术和生产相关的一个范畴。如此看来,转型和升级就是两个不同的内容,因此经常发生的常常是升级这样一个现象,而转型一定是稍微慢的一个变化,所以升级是经常性,是较快发生的,转型是较慢发生的。转型的内容和升级的内容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是互相推动的,互为前提的。在正常情况下,升级一定是转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转型一定是升级的必然结果和最终目标。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持续升级就必然会形成转型,转型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新的升级的起点。转型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为基础。

  第二,我们中国改革开放这30多年,经历过几次转型升级,有多少次这样的机遇?回答这个问题我得出的基本观点是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才能够直接实现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回顾一下这30多年我们认为已经经历过了三次大的机遇,由于这三次大的机遇,也就发生过三次升级和三次转型。第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和产业的大升级,经济的大转型发生在1985—1991年。1978年中国发生了重大事件,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又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次机遇源于改革开放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政策的提出与推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所说的85年至88年的那次跳跃恰出此间。短缺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征,84年《中共中央改革决定》颁布后,三来一补基础上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提出是机遇所在。这次产业大升级、经济大转型呈现如下三大特点:第一,轻纺等消费品工业迅速扩张,重工业过重的局面开始被打破。工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2.21倍,年均增长高达12.4%,高于改革开放后前6年年均增长6.1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出比重开始下降。第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般工业加工技术大普级。第二次机遇和产业大升级,经济大转型发生在1992—2001年,邓小平到2月中旬的时候南巡,这是一次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社会主义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目标和为加入WTO基础的时期。产群组合多元化、企业制度股份化、经济结构外向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此发端并快速成长,民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小平92年南巡讲话,说发展是硬道理。南方谈话以后,就确定了一个基本的体系,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样就解决了几个基本的问题。经济人理性成为社会普遍的一个认同,经济竞争开始充当资源配置的重要角色,下海成为一种潮流。这个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原来家族性发展变成了产群多种组织化的发展,工业产值规模大规模增长。1992年还是3万亿的工业产值,到了2001年就达到了43万亿,这些都是改革和市场改革的结果。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快一些,在过去中国什么都短缺,一直在92年的时候还短缺,93年粮票不需要了,油票不需要了,人们需要的就是人民币。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技术的升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整个经济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次是2001年到2010年。中国加入了WTO,2010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发生了大规模变化,经济结构发生大面积转型,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97年以后讨论加入WTO的时候更多的讨论,利大还是弊大?但是就在我们感到为难的时候,我们加入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机会给了我们,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家,美国用金融创新代替工业技术创新,用工业化的技术来推动他们所谓的服务业的发展,这个过程给中国的工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也对中国的经济带来很大的机遇。目前我们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产量是16%点多,美国24%点多,现在仅仅占18.2%,这就带动了我们一次大的转型,这次转型就是美国的“去工业化”往外转移,工业和制造业,我们中国发展工业化,与我们的人口红利,与我们技术上的拿来主义路线,与我们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亚洲在外大进大出造成的世界贸易格局,以及WTO给我们提供的新的优惠。所以我们的工业生产规模进一步迅速扩大,美国在这里头,它是属于迅速的收缩状态,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本世纪它迅速调整为一个债券国,而且还要成为垃圾货币国。我访问澳大利亚,我用美元买东西,他们店员说我不要,他说你给我们的美元我们认为是垃圾货币,我说我要给你人民币呢?他说我们愿意要人民币,但是非常遗憾,我拿到人民币以后很难变成新西兰币或者澳大利亚币。这次的机遇和变化,国际市场门户进一步打开,我国因拉美危机而获得了大规模进口资源性农产品(9.11, -0.08, -0.87%)和矿产品的便利,促进了我国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三是中国由此迅速成长为“世界加工厂”,与此同时,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方式进一步接近市场本性的要求。

  第四,第四次机遇、第四次产业大省级和经济大转型是2010—2022。我们到今年年底应该是6000多美元,到明年年底我们是7000多美元,我们在人均GDP上超过美国的预期是2020年前后,大约每隔10年降低1—1.5个百分点,到2050年前后我们人民币是9.3万美元,美国是9.2万美元。在这么一个阶段我们看中国、看世界,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的世界。另外,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这个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经济大失衡,迫切需要调整。我们中国是一个穷国,美国是5万美元,日本是4万美元,我们仅仅是6000美元,很穷,但是我们是债权国,他们是债务国,我们是拿他们以美国财政为担保的绿色纸片。在二战之前英国是债权国,是以黄金为担保,因此我们这样债权国和债务国的经济社会关系必须调整,这个世界虽然是一个地球村,但是是一个矛盾冲突很多的地球村,是一个经济失衡迫切需要改变的这么一个地球村,凡是治理结构迫切需要校正的地球村。到目前为止,说了算的还是美国,很多领域我们没有话语权,我们曾经讲我们要争取话语权,十八大以后我们要创造话语权。我们不能够说我们想进入矿砂的时候,你们就联手对矿砂提价。所以当今的世界无论如何它还是一个需要重组的世界,在充足过程中衰落的美国和崛起的中国是这个舞台的两大组织,于是这就决定了为什么在世界的地方是再工业化,而在另一方,我们在强调转型升级。这个再工业化的过程和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契机。

  美国为了摆脱当前的危机,奥巴马政府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包括08年他的一个演讲叫做美国的变革,叫重做美国梦,讲的是我们美国人什么都能做,我们既然选一个非洲黑人做总统,我们还不能做什么呢?所以美国的梦不仅要做格林斯潘的人人有房住的梦,还要继续做一切的梦,可是它面临的是美国的衰弱,它面临是很难再支配。于是他就想了一些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再工业化,再工业话就是再创造像3D打印的技术,还有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制约中国的发展,他可以回去试一试,因为美国的劳动力已经形成了比中国的劳动力贵90%,中国的劳动力收入仅仅是美国的3%—6%,最多10%,一个美国的普通劳动力,比方说打扫卫生年收入应该是3万美元以上,而我们中国打扫卫生的劳动力,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就是2万块钱。所以微软[微博]或者苹果这种组合,它雇不起美国的工人,它这个梦做不成。

  为实现上述确保目标,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掀起反倾销浪潮,他们的目的在于抑制我们,同样避免伤害自己。因为,依赖高端科学技术的再工业化过程,必然同时是对美国的严重挑战。因为,我国工业生产的主体是传统工业消费品和设备制造。这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国民生存与发展无法离开的我国的特定优势。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越是“再工业化”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就越无弹性。如何使我国各端产品均高技术化和高附加值化,就成了摆在各类企业和全体国人面前的一个不可怠慢的选择。有鉴于此,我的估计和预期是:第一,我国产业大升级仍从传统制造业制造技术的提升开始,表现为高新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第二,高端科学技术的研发仍是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件,企业层面的应用技术创新同样仍将是国家层面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二者将继续并行不悖。第三,为寻求低成本使用国际优质资源,提升自身生存与发展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可望酿成一场新的“走出去”浪潮。所以我们要走出去,因为我们不走出去,我们的资源不够用,我们无论是矿产资源、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会受到阻碍。

  第三,我们转型升级为了什么?为了中国经济更好更大的发展,更好更大的发展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这个名词不是白给的,所以中华民族要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个复兴目前就必须做转型升级,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到明年年底我们人均收入超过7000美元,而人均超过7000美元的事件,在全世界告诉我们两个可能,一个是使你成为一个高收入的国家,像日本、韩国、新加坡,包括我们中国的台湾,也发生过在北京收入7000美元以后,国内矛盾凸显,高收入、低收入差距过大,人们的利益诉求遇到了各种不平等的矛盾,出现了社会乃至于经济的冲突,最典型的就是阿根廷。阿根廷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曾经是人均GDP前10名,到了2000年大约是7400多美元,但是发生金融危机以后连续的金融危机下降,04年人均GDP大约是3000多美元。2002年以后中国总理先后访问阿根廷,买他们的小麦和大豆,把他们从泥潭中救了出来,说明我们中国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如果明年我们拿到7000美元,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思考,我们怎样解决刚才说的一系列矛盾,而不是像阿根廷那样从7000美元掉到3000美元。

  怎么实现跨越?第一个必须转型升级,不转型升级资源不够、专业化水平不够,产业水平不够。第二,低增长、低速度、低收入预期也将妨碍跨越和转型升级的实现。第三,必须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用发展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经济适度增长的收益支撑跨越和转型升级。第四,无论升级还是转型,都需要以一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做保证。转型升级既是一个需要物质和技术力量给予支持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制度和政策环境给予保证的过程。第五,在企业层面,关键还是创新。创新,就是使不可能变为可能,高端由国家做,使用由企业搞,人力资本(培训),传统产业的新技术应用(小米)、纵向兼并(产业链高端)、制度改进、市场拓展(现代大物流)、加入产业集群等等。目前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分工在安排的世界,目前中国进入了一个区域专业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在酝酿成果。

  总之一句话,转型升级是有条件的,转型升级是有机遇为背景的,转型升级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转型升级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升级在前面,转型在后面,所有的需要、所有的过程都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持,也需要制度的支持,谢谢大家。

    刘迎秋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