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厉以宁教授,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任教。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厉以宁教授现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 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职。
不要再留恋高速度,中高速度就够了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言。他表示,由于存在路径依赖,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国情还是慢慢地改。但改革是不能拖的,再走路径依赖的道路只能延迟经济的转变。旧的模式重数量、重速度,新的模式重质量、重效果。不能长期停留在对新旧生产模式的优劣比较上,因为经济在前进,传统发展模式是不会自动退出的,要挤掉它,才能找到新发展方式。
厉以宁教授认为,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不要再留恋高速度,中高速度就够了。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等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还需要做,因为国内外都有同行,不改就会被淘汰,不改就竞争不过别人,企业应该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
走老路不一定没有风险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留恋旧的发展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亚洲非洲一些独立的国家,想早日摆脱贫困状态,听从了某些研究发展经济学家的意见,引进外资,结果虽然经济增长率高了,人均GDP增加了,但没有改变原来的体制,依然处于贫困之中。
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困难逐渐被一些经济学家从新的角度做了解释,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盲目发展,盲目开放投资,盲目输出资源而不改体制,这就会使他们陷入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也能达到,但同样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走老路,这是最保险、最安全的,因为前人是这么做的,后人跟着他们的脚步走,就不承担责任,同时也回避了走新路可能遭遇的风险。于是虽然很多国家感到现在的旧发展方式有问题,有矛盾,但还是坚持它的路径依赖。
留恋旧的方式渐渐成为一种惯例,即使是某一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低收入陷阱走出来,但到了中等收入阶段怎么办?还用过去旧的方式,结果就陷入了旧的陷阱。这种情况也有例外,希腊就是一个例外。希腊在二十世纪转到二十一世纪的阶段中,人均收入超越了过去,人均GDP超过了12000美元。12000美元是条杠杆,超过了以后联合国、世界银行就纷纷祝贺,你超过了中等收入标准线。但又怎么样?制度不改,金融风暴一来,它受到波及,马上又下去了,又回到了中等收入的陷阱阶段。所以,从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就可以看出,走老路并不一定是没有风险的,而且风险不比改成新模式的风险小。
挤出传统发展模式才能找到新模式
第二个问题是新旧发展模式怎么样把它变成革命的故事。对中国来说,旧发展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持续了多年了。尽管在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一再强调新发展方式对旧发展方式要替代,但路径依赖的影响不可小视,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国情还是慢慢地改,这样速度慢的新发展方式还在推。这是一个大问题,传统发展模式是不会自动退出的,要挤出它,才能找到新发展方式。路径依赖成了一个思想障碍,既然要改,那就慢慢改,它没有结构性,并且还认为这种发展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是跟资源配置的改变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先要分清楚什么叫旧发展方式,什么叫新发展方式。旧的发展方式就是走老路,跟着走,责任前人负了,没有新东西,反而可以避免创新的风险。新方式呢?就一定要通过重要的改革,通过一些革命性的改革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改革什么?比如说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就是一种改革,改革以后,就能够使企业真正地自己经营自负盈亏。还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提供新产品、新产能、新功能等等。这个是重要的,不然旧的怎么被替代,新的怎么把旧的赶走。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中国,市场一定是要排在重要位置,是决定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但经济中还有一些例外,比如说公益性的部门,比如说跟国家安全有关的部门,还有特别重要的新科技的研究单位。这种情况之下,虽然要利用市场调节,但政府也要发挥规划引领支柱的作用。怎么样把经济转型?一般情况下,就是市场来调节,不然就被淘汰了。但是特殊的行业,非营利性行业,纯粹公益性行业就采取另外的方式,政府发挥引领和扶持的作用。
改革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在这里还要说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这么急,改革是不能拖的。如果长期在这里较量,是旧生产模式好还是新的生产模式好,因为经济在前进,企业它有同行,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不改就被淘汰了,不改就竞争不过别人了。所以这个念头一定要下。
再走以前的道路,最后只能延迟经济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什么?简单说,什么大转变,旧的会转型的,就是这样的。旧的是重数量、重速度,新的是重质量、重效果。企业是相互观看的,所以说不是不变,而是它没有感到压力就不会变。压力在前面了,你不变就被淘汰,就是这种情况。置之死地而后生,应该有这样一种想法,但在我们现代却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怎么样?认为转变还是可以的,得慢慢来,别那么着急。为什么?一转变快了,新旧转换从哪里来,一转变快了,东西不足,引起物价的上升吗?你的创新是不是带来更大的风险?有各种各样的争论,解决这些争论靠什么?靠深入学习,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发展理念转变了,才能够前进,发展理念不转变,仍然是以前的发展,甚至盲目认为,我现在已经是路线都通了,不能再大干快上。对长期的转型来说是不够的。
不要再留恋经济高速增长
很多国家走过的高速都是暂时的,不能维持的,因为经济学家都知道,高速度不是常态。中高速增长对某些国家来说,也不是常态,还在变,还在往下走。所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不要再留恋高速度,中高速度就够了,我们把中高速度作为常态,这样的话就能够持久。至于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等等,还要不要做?还需要做。因为你有这么一些短板,有让它们继续前进的机会,为什么不利用了?你不利用别的企业就用了。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我用不用的问题,而是我的工人能不能继续在这里就业的问题,而是我的市场是不是被别人夺走的问题。所以对我们来说中高速增长是维持经济常态的一个必要。
中国怎么样保证今后的发展能够继续下去?首要,在今后的日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企业的对手也是企业。当别的企业试验成功了,有新产品新产能的时候,逼迫你改,你不改他兼并你,你就黄了。这个不是坏事,真正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在竞争中出现的,是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坚持下去的。这一点企业应该看得很清楚。企业应该看到,转型阶段甚至为未来人力资本做准备的阶段,一旦铺开了是快的。
我们可以说改革是不可能止步的,按旧方法就停在这里了,迟早要被淘汰,那就不如出来拼,出来改。所以现在有了二次创业,对民营企业来说特别重要,民营企业今天正处在二次创业的阶段。如果没有二次创业怎么来应付下一阶段的竞争?人才的培育,也应该从这个方向走,人才不够,培训以后,更多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把技术提高了,知识提高了,将来不会害怕,这就行了。不能够再去依赖过去的途径,只有通过竞争自己,改造自己,走创新路,中国企业才有更美好的前途。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