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1943年出生于山西。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商学院。现任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经济学家应该做些什么
他翻译了大量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一本《经济学原理》影响了无数人;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解经济学,妙趣横生,曲径通幽;他称自己为“大众经济学家”,希望能用最轻松的方式让人人读懂经济……
“经济学并不枯燥深奥,也从来不曾脱离生活。”梁小民这样说。他愿意把经济学原理“唱”出来,让大家听进去,用自己的方式为推动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把经济学原理“唱”出来
从教授的岗位退休多年,梁小民依旧忙碌:撰写经济学论文和著作,研究经济学理论、钻研经济史;频频出席各种讲座论坛,普及经济学知识……接受记者采访前一天,他刚刚从苏州返回北京,接着又将飞去深圳。
在经济学家中,梁小民堪称不务正业的“杂家”——看书“胡思乱想”,思考“天马行空”,说话“白话连篇”。寓言、武侠、历史,甚至各种段子,都被他信手拈来,用经济学视角诠释得妙趣横生。大众印象中枯燥深奥的经济学,他却能独辟蹊径,“硬生生”写成畅销书,成为出版界的“梁小民现象”。
解放周末:日前,您出版了新书《寓言中的经济学》。通过寓言故事阐释经济学原理,这个角度很新奇。您是如何产生这个想法的?
梁小民:寓言讲的是动物或人,但反映的是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经济学用的是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的是人类经济行为。无论在寓言还是经济学中,人性是共同的,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也是相同的。通过寓言阐发经济学思想,能够让人们更容易接近、感悟和接受经济学。
比方说,有一则伊索寓言,讲两只山羊过河,互不相让双双掉进河里。我就把它衍生开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力相当的企业如果针尖对麦芒,而不适当地妥协退让,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在博弈中所消耗的成本实际是无用成本。
解放周末:每一则小故事中,都能总结出经济学道理吗?
梁小民: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经济学的原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最早发现经济学可以这么解读,也是非常偶然的。
有一次在飞机上,我在读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引起了邻座的一位老先生的注意。老先生对我是搞经济学的,却喜欢阅读武侠小说颇感意外。他问我:“武侠对经济学有什么启发吗?”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从这以后,我在读武侠小说时就开始思考武侠中的经济学含义,并因此迷上了文学作品中的经济学。
武侠小说包含着许多经济学的道理。各个武侠门派和高手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颇像无数大大小小的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上竞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派武功,分明是武林中各家“企业”的特色产品,自然也有垄断、创新、核心技术乃至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
再比如说,《红楼梦》中不仅有爱情故事,也有经济学的故事。在《红楼梦》中,探春积极寻求改革,为什么却以失败告终呢?主要原因在于基本的大框架没有改变,在原有的框架约束下,做出一些相应的改革,或在某些方面进行改善,总体上不能取得成功。从探春改革失败可以看出,贾府这样一个经济单位,它的繁华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贾府的衰落是经济转型失败的结果。因此,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整体角度进行全面改革。
解放周末:这样的阐释通俗易懂。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家能通过熟悉的文学作品了解经济学,也是走近经济学的一条捷径。
梁小民:你让老百姓通过论文接触经济学是不太可能的,让他们看一本专著更不可能。我觉得了解经济学也不用非常系统,从你感兴趣的领域去了解也就够了。
一些媒体把我称为“经济学界的流行歌手”。我愿意把经济学原理“唱”出来,让大家听得进去,不在乎你们说我水平高不高。
一种工具和思维方式
梁小民和经济结缘,是个偶然——他上中学时特别喜欢历史,却没有被北大历史系录取,而被调剂到了经济学专业。
上世纪60年代的北大,经济学是个比较小的专业,全系学生累计才200多人,梁小民那一届也就40人左右,学制五年。
“刚开始不喜欢这个专业”,说起被调剂专业,梁小民记忆犹新。自己当时几乎完全不了解经济学,社会上也很少有人谈经济学,中学更没有学过这门课。“因为不断地学习才慢慢喜欢上了经济学。”
也正因为自己的这番经历,梁小民相信,每个人都会爱上经济学。如果还没爱上,只是因为你还不了解它。
解放周末:您曾说过:“只有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走出来,为普通人所熟识,经济学才能真正为现实生活服务。”是什么触发了您的这一感悟?
梁小民:1994年,作为一名访问学者,我去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美国大学很重视经济学原理的授课。经济学是公共课,是每个大学生都要读的,就像咱们的大学英语似的。而且都是很大牌的教授给学生讲课。知名教授对经济学原理非常熟悉,学生也听得明白。但在国内高校,我们这一块很弱。
另外我发现,在美国,通俗实用的经济理论普及读物特别有市场。一个经济事件,老百姓看到的只是现象,但经过大众经济学家的旁征博引,生动细致地分析,读者会获得不同的发现。而且,有很多大牌经济学家在写专栏,发表一些普及经济学知识的文章。
解放周末:这促使您走上经济学普及的道路?
梁小民;普及型的工作要求广泛的知识面,我的一个优势正是知识面比较广。我父亲很喜欢看书、买书,我从小就拥有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都看得不少,所以就能把这些知识用在里面,做起普及型工作来也就自然而然了。
解放周末:人人都学经济学、都懂经济学,有哪些好处?
梁小民:经济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同哲学和历史一样,是一种工具和思维方式。
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对老百姓来说,学了经济学可以使思维方式有所改变,可以避免做出非理性的事情,避免上当受骗。
为什么很多人会被诈骗?诈骗者有问题,被骗者也有问题。从本质来说,一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换句话说,骗子知道的事你不知道,骗子说的假话你不确定;第二个原因就是非理性心理。可能一夜暴富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事?电信诈骗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经济学素养太差。
解放周末:老百姓都要掌握经济学知识,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更应该成为学经济、懂经济的行家里手?
梁小民:对我们国家来说,官员真的特别需要懂经济学。为什么?官员是决策阶层,决策的对错直接影响地区、甚至国家的经济。因为现在我们国家以经济任务为主,官员更重要的任务是了解经济学和利用经济学来进行决策。如果大家都重视学习经济学,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更有利,社会矛盾会更小。
此外,还要懂经济学的应该就是企业家了。实际上,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家容易犯错误,头脑容易发热。头脑发热就会使自己几十年的努力付诸一炬。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盲目扩张。企业家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让自己决策的时候更加理性,起码更少犯错误。
“你在读书,我就放心了”
一方面,梁小民著述不辍;另一方面,他更有一个“读书狂人”的头衔,阅读速度之快,阅读面之广,令人称奇。
知乎网站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梁小民是如何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读完28本书的”,引发广泛讨论,人人都想知道梁小民读书的“秘籍”。
而对梁小民来说,这个秘诀却非常简单。人们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对于他来说,开门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读书。上学如此,上班如此,退休后也是如此。无论在宾馆、候机厅,还是在飞机上、睡觉前,都是他看书的黄金时间。
他自己酷爱读书,也为社会缺乏读书氛围操心:“根据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的调查,每年我国人均读书不到一本,分到每月也就零点零几,四舍五入后岂不是得出中国人不读书的结论了吗?也让咱在读书上有点面子吧,别光在GDP上一枝独秀。”
解放周末:您看书平均一天一本,是怎么做到的?
梁小民:我不上网,没有微信,用手机也就是打个电话,或者偶尔发个短信。有人做过统计,年轻人看手机、用微信、玩电脑每天两个钟头都不止,我把这样的两个钟头都看书了。
我持续地看书已经看了60多年了,早就熟能生巧了。看得快,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而且比我看书快的人多的是,人家没说而已。比如说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吴兴华一天看十本书,还有人可以一小时看10万字。
我现在看书看得快,因为我大多看的是感兴趣的、休闲轻松的书。你像我看了《侏罗纪公园》,还看了《尼安德特人》。我现在还很喜欢给大众、给学生们推荐书,因为我觉得大家看书的时间没有我多,所以就想帮大家筛选一遍,省得浪费时间了。我最近给大学生推荐的书包括《基督教与西方文化》,那本书很少有人注意,但是对整个西方基督教的发展梳理得特别细致,很吸引人;《数学与人类文明》(蔡天新著),这本书看上去应该挺没劲的,但是特别好读;还有一本《现代世界的诞生》,讲中国现代化的转型问题,里面有中国的历史,还有和世界其他国家同时期的对比,非常好看。
另外,我还想提醒大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选择。比如有的书声称有致富的捷径,这肯定就是误导,因为太急功近利了。还是踏踏实实地读一些书,多积累,这样才会向目标越走越近。
解放周末:但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似乎正在离读书越来越远。
梁小民:互联网时代,阅读的水位确实有降低之忧:低头族很多,却多是“读屏”的浅阅读;图书馆越修越好,好书却越来越难找。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不由己,如何摆脱“手机依赖”“网络上瘾”,让读书健壮我们的精神、充实我们的生命?
我最近出了一本书叫《无用才读书》。看书为什么?不为什么,就是喜欢,就是爱看。有什么目标?没有。但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有用了。比如耐克这个品牌的名字起得好不好?非常好。有天他们总裁躺在床上,突然想起来他读过的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神叫耐克,是一个跑得非常快的神,那这个品牌就叫耐克了。如果你没有读过古希腊神话就很难想出这个名字。
解放周末:60多年来,阅读是否也改变了您的人生?
梁小民:我最大的感受是,看书能使人心态变得平和。我年轻的时候脾气也挺暴躁的,老了以后心态好了很多,也放松了很多,这和看书很有关系。
一位作家曾说,父亲的一句话几十年来都印在他心上:“你在读书,我就放心了。”为什么放心?读书可以帮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理智的头脑,更好地认识世界、感受人生。
任务不在于当“喜鹊”
虽然埋首学问与读书,但梁小民对于当下有关经济学家的新闻和评论也有所耳闻。
前有学者质疑,中国几乎没有合格的经济学家;后有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公开表示,企业家判断未来不能听经济学家的;而近来,多位经济学家的高薪高收入也引起了议论纷纷。公众对“经济学家”群体的情绪多样而复杂。
经济学家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梁小民的回答颇有启发意义。
解放周末:您觉得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经济学家是怎样一类人?
梁小民:多年来,大家对经济学可能都有一个误解。人们都说经济学是经邦治国之学,把经济学放到了显学的地位。相应的,经济学家担当了判断、把握经济发展导向,为人指点迷津的角色,这实际上扩大了经济学的作用,也夸大了经济学家的作用。
解放周末:但在人们的印象里,整个国家经济改革的进程中,经济学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梁小民:经济学家产生的作用是有的。但是你注意观察,能起作用的经济学家,一般还有另一个身份——他们同时还是官员,比如杜润生、于光远、马洪。他们是参与决策的,甚至是主持决策的。像这样的官员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少经济学家是研究理论的,对于与经济相关的各种复杂因素不见得了解,参与决策也不见得能成功。比如,曼昆是小布什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卸任之后,写文章回顾了自己的从政生涯,坦言自己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在国外,经济学和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一样,是一种普通学问,经济学家也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因此能被比较理性地看待。而在中国,经济学家被格外看重,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积极地谋求仕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的主流经济学家用知识来换取个人名利,为一些特定利益服务。时间久了,人们就不免对经济学家产生了信任危机。
解放周末:您曾说,对于经济学家而言,真正的危机在于没有独立人格。独立人格为何对于经济学家如此重要?
梁小民:不仅是经济学家,知识分子都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有独立的人格。
当年肯尼迪总统上台以后,想请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萨缪尔森想了两个星期,告诉肯尼迪他不去。为什么?他觉得要参与决策,就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
我所说的独立人格,并不是一味地反对,也不是一味地赞扬。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要跳出个人利益,对政府政策中有进步作用的大力提倡,对于你认为不恰当的要予以指出。经济学家的任务不在于当“喜鹊”,而是当“乌鸦”。
解放周末:有些经济学家以预测股市、楼市而出名。但也有企业家认为,不能听信经济学家的预言。
梁小民:现在人们都很喜欢听预测,其实预测经济走势是非常难的,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国家确实也有很多经济学家整天在预测——宏观经济将会如何、股市将会如何,其实很多都是瞎扯。预测是政府咨询机构应该做的事情,国务院发展中心这样的咨询机关,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研究经济趋势,现在物价增长怎么样,经济增长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他们有条件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这样研究得更好。
解放周末:那您认为,经济学家应该做些什么呢?
梁小民:经济学家首先要研究经济理论,推动经济学的进展。经济理论本身并不是政策,但它是制定政策的基础,可以指导政策制定。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芒德尔从理论上研究了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不同影响。结论是,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大于财政政策,固定汇率下相反。1990年代美国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持续增长,正是根据了这一理论。任何一种政策总有理论指导,不是正确的理论就是错误的理论。所以,经济学家提出并不断发展正确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经济学家要用经济理论教育他人。一个官员,一个企业家,或者一个公民,并不需要成为经济学家,但如果他们要做出正确决策,一定要了解经济学。传授与普及经济学是经济学家的职责,他们讲课和写文章写书正是完成这种职能的有效途径。
我们市场经济成功的希望并不在经济学家身上。但如果我们有一批严谨治学的经济学家,有一批懂现代经济理论又了解中国国情的经济学家,有少数具有政治家素养的经济学家,有广大具备经济学常识的老百姓,我们的市场经济就会少走弯路、进步更快。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上一篇:梁小民:减税减得有学问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