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它确定要“保”的产业搞“特殊政策”,往往促使业界一哄而起;待到产能过剩以后,政府又由“保”转“压”。目前,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才一年多,已经从“热”变“冷”,前途未卜。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相当大的增强,融入全球经济的深度也已经相当大。作为“全球竞赛”中的一个“运动员”,除了寻找发展机会之外,我们还一定要注意所面对的全球挑战。
许多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作为一个追赶者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要从追赶者真正成为领跑群的一分子。作为一个追赶者,只要把你的跟随战略执行好,把别人的核心技术和经营经验引进、消化,再有一些外围的自主创新,就足以成为一个成功的追赶者。但要作为领跑群的一员,那就要在主要技术上有所创新。
我国经济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政府主导的经济,不管是产业发展的重点,还是经济资源的配置,政府都起关键作用。其实,当中国的角色发生转换,政府在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也会遇到和企业同样的问题。在作为追赶者的时候,由于有前人的轨迹可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候,成功的概率会比较大一些。但当角色发生了转换,需要探索未知的时候,由于政府没有可能获得充分的信息,“集中力量办大事”,出现大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现在有些企业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从长期和全局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政府不可能掌握足够的信息,或者由于执行官员的利益误导,政府的政策倾斜对个别企业或个别产业有利,却损害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而且,政府对它确定要“保”的产业搞“特殊政策”,往往促使业界一哄而起;待到产能过剩以后,政府的反应就由“保”转“压”。目前,一些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过一年多,已经从“热”变“冷”,前途未卜。
总之,政府对自己的工作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所谓做加法,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应该干的事情上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例如,推进改革,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供公共产品等等。所谓做减法,就是不要去管自己不该管的事情。在过去八九年里,很多次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过:政府管了许多不应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而一些应该管的事情却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需要改进。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