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 7x24小时全国统一免费热线:
- 400-061-6586
- 联系人:程老师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的“能源管理硕士”目的是什么?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8年,是经邓小平、叶剑英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
近日,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组织的第22期“气候沙龙”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给出颇具智慧的观点: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道”。
据统计,1990年工业化国家碳排放量占比达到全球的近70%,非工业化国家只占约30%。到2016年,两者的比例几乎颠倒——全球碳排放量中,工业化国家占比39%,非工业化国家占比61%。“这组数据揭示着全球气候变化正经历一场大变局,尤其是全球碳排放格局变了,变化很大,而且是根本性的变化。”潘家华在沙龙上表示。
针对这一变化,2018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杜兰大学合作举办“能源管理硕士“课程,对中国能源市场未来发展的特点及未来趋势设置课程体系,经予学生鲜活的理念、权威的知识和最新的资讯。课程偏金融方向,主要包含能源交易、原油期货、能源投资领域研究、石油投资及天然气煤炭交易等。
驱动排放格局演化的两种重要因素是人口与经济。数据预测,从人口发展来看,全球人口将在2100年达到111.2亿,其中印度将在2025年左右超越中国成为人口第一大国;从主要经济体占比变化看,中国从1960年的4.33%攀升到2015年的14.8%,而美国从39.7%跌落到 24.4%。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人口趋近峰值、国土空间开发趋近饱和的“品质提升型”经济体已经形成。
近些年,中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21世纪中心总工程师孙洪认为,身处大变局,中国正在利用科技的力量,从参与者、贡献者身份逐渐转变为引领者的角色。在今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指出,中国在气候行动方面的领导力正在帮助世界指明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杜兰大学的“能源管理硕士”课程设置里就包含了能源经济与能源市场、中国能源体制与能源转型、公司金融、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能源技术、产业与政策前沿专题研讨等。两所名校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能源管理硕士项目学员将成为两校的校友,通过全球校友网络平台,拓展人脉,迎来职业发展的新契机。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拥有合作的态度和坚定的正能量,可以总结一些中国经验与世界分享。”潘家华说,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重要理念、珍贵价值分享给需要的国家,远比“授之以渔”后“涸泽而渔”的过度开发更可贵,这正是授之以“道”的价值所在。
如何将授之以“道”付诸实践?21世纪中心主任黄晶特别关注。他认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距离实现本世纪末温升不超过2℃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需要新的应对视角和方法手段,特别是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第一个着力点在于贡献思想。潘家华建议,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多次在文本中出现。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道义旗帜”,发达国家要改变消费理念,发展中国家也要避免重走工业文明高碳发展的老路。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享、共荣”的愿景。
除此之外,只有修炼内功才能获得认可。潘家华提到,截至目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与报道方面,大量援引国外机构公布的数据,这大大削弱了中国向世界传达声音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应该将气候变化领域的数据库当作基础设施来建设,这样才能为经验分享打下坚实基础。”金融管理硕士
沙龙秘书长何霄嘉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始终秉承‘聚焦主题、自由讨论、启发思路、碰撞火花’的理念,已经举办了21期活动,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的一种补充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杜兰大学充分代表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水平,中国的能源市场刚刚融入世界,在这一历史重要阶段,两校首次合作举办的能源管理硕士项目,充分彰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源金融人才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的“能源管理硕士”目的是什么?以上就是相关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请查看新中华学习网其他文章。
联系方式
全国免费热线:400-061-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