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在经济复苏回升时期,价格是上涨的,特别是对经济快速发展、加速转型的新兴经济体来说,物价上涨速度快的特点比较明显。
从2010年开始,中国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阶段,表现为出口导向减弱,扩大内需程度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消费需求增多。同时全球经济对中国未来发展预期提高,国际资本流入增加。加上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企业成本提高,也促使价格上涨。所以,物价上涨在今明两年有明显的必然性。不能要求经济回升、收入增长、就业增加,却没有物价的上涨。
因此,这次物价上涨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原因,是多因素造成物价总水平上涨。市场原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农产品周期、外部输入等,政府原因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提高电价、油价和其他公共品价格等,因此单一政策很难奏效,政府调控也要选择时机、节奏和力度。
历史经验显示,只要GDP增长速度在10%以下,CPI就可以稳定在5%以下。长期看,未来10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CPI涨幅预计比上一个十年高,平均在3%到5%之间,不是高通胀,而是一个中性通货膨胀,总体上可控,也基本可接受。
经济上升期的物价上涨一般是从农产品(17.01,-0.34,-1.96%)开始,然后进入到工业品,再进入到服务品价格。这次价格上涨的传导时间很短。由局部到全面,由农产品到非农产品,由商品到服务价格这个节奏很快。虽然涨价有先后顺序,但是相隔时间很短。
更重要的是,大宗商品是美元计价的,美元的超历史投放,会带来美元贬值性通货膨胀的全球泛滥。消化这个因素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对农产品和资源依赖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大量买进以美元计价的原材料,因此输入性通胀和物价上涨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从企业的角度讲,国内资源品的税费增加,尽管对短期的影响边际量不大,但是它会持续影响。企业的总成本增加,这种成本要素涨价带来的物价上涨,不是限价措施能解决的。
这要求宏观调控要有长短结合的视野,要把控短期物价和稳中期增长结合起来。对中国来说,通胀是一个短期危险。不要因为控物价而放弃经济增长和就业。其实,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个常见现象,类似人患了感冒,有轻微的,有中度的,有严重的,目前的通胀大致是在中度以下,基本可控。
物价上涨,要控制,但不要恐惧,不要以牺牲就业和经济增长为代价。老百姓对物价和对失业的担忧,相比起来,对失业的担忧更多。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下一篇:江文胜:粮食生产不能松劲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