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马晓河,经济管理学博士,1955年生于陕西省。先后在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现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是河北、安徽等省政府和宁夏内陆开放试验区专家顾问。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分析、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等研究,多年来,先后主持了多项国际、国内重大课题研究。2004以来,连续8年参加中央1号文件起草工作,参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工作,参加了十八大文件重大研究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多次受多位中央领导的邀请,参加专家座谈会,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咨询。曾在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政治学习会上,就关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问题给政治局进行了讲解。目前是中央重点联系的高级专家。近两年,先后为中央组织部、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农业部、全国供销总社和北京市、重庆市、浙江省、河北、广西、陕西、内蒙等省(市、区)委(政府)讲过课。
资源型、重型结构地区关键要进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前不久,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专题研讨会,论坛正式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副院长马晓河出席研讨会并作了发言。
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走向一个新周期,我们正处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在此背景下,马晓河认为当前我国区域分化非常严重。他表示,具体表现在“结构转型上”:本次结构转型最大的特点是内外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产能严重过剩,受影响最大的是西北、东北等资源型比重大、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地区,还有行业垄断严重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东北、西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在马晓河看来,这些资源型、重型结构、垄断僵化的地区关键是要进行两个创新:一是制度创新,二是科技创新。
以下为发言实录:
第一,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已经完成了一个周期,长期实行积极和稳健政策,经济运行稳定在周期性底部。中国经济当前正在走向一个新周期,处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第二,本轮经济在下行阶段出现了跟以往不同的特点,即区域分化。上一轮经济周期,处在下行阶段的时候是2007年的第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从14.9%降到2009年的第一季度的6.2%,区域分化并没有现在这么明显。这次从2010年第一季度12.2%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6.7%,到目前区域分化非常严重。我觉得关键问题表现在结构转型上。本次结构转型最大的特点是在内外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产能严重过剩,受影响和打击最大的是西北、东北等资源型比重大、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地区,还有行业垄断严重地区。这些地区包括东北、西北、山西、内蒙古等。
这些地区遇到的问题,在供给结构上,结构偏重、依赖资源、垄断僵化、没有新产业,或者是没有新优势、缺乏新动力。这些地区要与发达地区竞争,形成新的优势,在体制上、创新上、要素配置上是有缺陷的。在一个地区,新的比较优势形成以后,另外一个地区想跟它竞争,付出的成本代价要比现有地区高得多。当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经济、新动力形成以后,它的比较优势已经形成,这些落后地区想跟它学习或者是竞争是非常难的。“山头”已经占领,再去攻“山头”,成本是非常大的,但效果却不一定好。
在需求结构上,地区之间的差异在缩小。但是,大家要注意,落后地区的内部投资、消费的失衡程度比发达地区严重得多。东北、西北等这些地区的群体收入结构的分化也比发达地区严重,高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差距,按照五等分法,大部分经济落后省份的收入分化严重,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不足,购买力不高,带来的结果是内部地区的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要想让消费代替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比较困难。没有消费,建了那么多的广场、大厦都没有用,消费上不去,这些地区都要凋敝。这些地区的中低阶层的消费水平非常低,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在供给上,传统的重型结构、资源型依赖、垄断僵化、缺乏创新,要想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是非常难的。
今年上半年,这些地区经济增速从负转正,从过去的低位变成中位,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主要都是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而新经济增长不足,持续性不够。中国要消除地区差距,这些资源型、重型结构、垄断僵化的地区关键是要进行两个创新。一是制度创新,二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创新,新动力就没有支撑。为什么东北、西北的民营经济不行?因为东北、西北的民营经济跟浙江、江苏的民营经济不一样。东北、西北的民营经济对国有企业的依附性非常强,国有企业发展快,民营企业发展快,反之亦然。而浙江、广东民营企业的独立性非常强。为什么?就是因为体制。再看科技创新,当前中国进行新旧动力转化,急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式创新,靠国家,从上到下,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短时间内取得市场不能达到的创新成果。但是,影响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主要方面是社会分散式创新,这方面我们远远不够。社会分散创新跟集中创新需要的条件恰恰相反,不改革是达不到的。
分散式的社会创新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市场的充分竞争,需要有市场空间自由,市场主体竞争没有空间限制。二是市场竞争领域要公平,减少垄断,或者很少垄断。目前中国消费市场的价格几乎达到了世界之最,我们的消费价格超过日本、韩国的价格。什么原因?就是商品生产环节进入的门槛高,出来的门槛也高。交易成本、税费负担都重,制度交易成本高,都转移到消费价格上。福利经济学上,在供给和需求曲线上,垄断利润来自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少有垄断是创新和竞争的必要条件。过度垄断会降低国家的总体竞争力、降低区域竞争优势。三是创新要有充分的创新空间。空间包括立体的、纵向的。创新者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新边界。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可以在东北、西北地区设计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示范新区,大胆创新。但是,我是很悲观的。东北、西北这些地区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市场的“山头”已经占领,要攻下来非常难。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