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谢春涛,著名党史专家,1978年至1988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努力贯彻落实。本文仅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涵谈些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内涵更为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他主要从两个角度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个从覆盖人群的角度,谁也不能落下。他说过这样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占人口最大多数,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全面小康无从谈起。还有,中西部地区民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同胞也不能落下。如果落下了,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会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第二个是小康内涵的角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从经济建设角度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他更加强调健康的速度,更加强调质量,更加强调民生,更加强调环保。从政治建设角度看,小康社会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民主自由权利,如果民主发展得好,还有助于解决其他的问题,包括腐败的问题,小官巨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百姓对这些人监督制约不够。从文化建设角度看,意识形态建设绝不仅仅是在党内统一思想认识,而是看全民族能不能凝聚起来,尤其是年轻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把核心价值观从软约束变成硬约束。从社会建设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过去有些人没钱治病,现在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非常大,有了很大的改善。还有住房问题,通过完成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硬任务”,受益的都是低收入群体。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总书记提出要用最严格的政策制度、最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态保护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全面小康,内涵比过去丰富多了,要求比过去高多了,吸引力也比过去大多了。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在2020年实现,对中国人来讲了不得,在世界范围内也了不得。
全面深化改革 更加突出问题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改革是问题倒逼的。在他看来,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离开改革都没办法解决。比如,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就是没有把科学发展的要求变成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再也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长论英雄,而是用改革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还有,一些领域、环节腐败多发高发,如选人用人、行政审批等方面,也有体制机制的原因。在反腐高压下,现在的状况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体制机制不改革,这些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对待这些问题一方面靠惩处,另一方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预防腐败的发生,这些难题都得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知道,改革不容易。他在俄罗斯访问的时候讲过,肉都吃完了,该啃骨头了。比如说公车改革,谁都知道难。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白,如果改革只改老百姓,不改领导干部,能得到老百姓拥护吗?十八大以来,一项项改革能推得动,就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如果改革真正体现了公平正义,绝大多数人会拥护。如果老百姓有了获得感,不会不支持。
十八大以来,像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高考制度的改革等,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普通劳动者绝大多数是认同的。所以,改革虽然很难,但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改革就进行得很顺利。
除了正确的改革理念之外,还要有好的改革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顶层设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非常好的顶层设计。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工作的时候就提出,改革的问题上不要抢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次会议就通过10多项改革举措。短短几年工夫走到今天,改革的顺利推进跟改革的正确指导思想、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全面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水平
全面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依法治国。他为什么那么重视?跟讲改革道理是一样的,也是问题倒逼出来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少。
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很明白,一定得健全法治。如果法治靠不住,政策和领导人的讲话更靠不住。真正让老百姓放心,要让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靠法治,把好的理念、好的规矩制度上升到法律的规定上,让任何人都必须执行。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最好方式。党领导人民群众制定法律,把党的意志、人民的意志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变成国家意志,就得不折不扣地执行,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
健全法治就要严格执行各项法律制度。改革包括司法改革。三中全会出台了涉及司法改革的很多内容,四中全会的改革显然力度更大,范围更广。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显然范围广多了。首先是立法强调科学化、民主化。法律要拿出来进行广泛讨论,尤其是部门不能随意立法,法无授权不可为。其次是执法要规范、公开透明。再次是司法问题。强调责任制,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领导干部谁要干预司法,要登记、要调查、要问责。最后是守法。任何重要决策出台之后,要进行合法性审查,要层层设立法律顾问,谁执法谁普法。据统计,四中全会关于法治方面的改革198项,推进都很顺利,我国法治进程有了很大的进展。
全面从严治党 成功走出一条新路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对各级党组织而言,党建是最重要的政绩。为什么重视党建?一是因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打铁还得自身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果全面从严治党抓不好,其他三个全面无从谈起。二是党的建设存在严重问题的。“四风”问题尤其是腐败的问题相当严重。全面从严治党挽救了我们这个党,挽救了我们这个军队。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抓作风。十八大以来,因为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受处理的党员领导干部达到23万多人,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大会中明确指出,践行群众路线首先是找突破口,“四风”危害最甚,所以整饬“四风”就是突破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突出以上率下的作用。规矩要明确、具体、好操作,对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谁违反了都要追究。
其次,抓反腐。十八大以来,因反腐败落马干部的数量、级别、力度可以说前所未有。零容忍拒绝腐败,惩处力度大,很多干部被“断崖式”降级。现在对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没有多少人怀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认同程度都很高。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从“正在形成”到“已经形成”,来之不易。同时,不能腐的风气正在形成中,效果也日益显现出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干部“不想腐”。
再次,抓补钙。很多官员落马,就在于这些人精神上缺“钙”。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的“不忘初心”得到全党包括党外很多同志的共鸣。我认为,这个初心起码包括四个含义:共产党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要通过理论教育,让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认同这些观念。
第四,抓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干部。不光要看显绩,还要看潜绩,看重大关头的表现。要查年龄、履历、党龄,包括个人事项申报等。在选干部的问题上,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扩大各级党组织在用人问题上的权力,事让你管,选人也得让你有发言权。二是强化各级党组织在选人问题上的责任,如果滥用权力,那就要追究责任。现在,从最初提名到最后公布任职,环节很多,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如果出了问题倒过来查,很容易查清是谁的责任。
最后,抓制度。总书记特别强调制度建设。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突出的亮点就是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前,新修订和新制定的重要党内法规就有50多个。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我们从严治党,党章党规就是尺子,党规党纪应该严于国家法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过去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和问题教训,在实践中成功走出了一条管党治党的新路。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