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厉以宁教授,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任教。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现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 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厉以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他的这一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促进了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可以说,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
一个蓬勃的创新时代正到来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围绕如何“适应引领新常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厉以宁指出,当前强调从供给侧方面发力实施结构性改革是形势所需,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看好,一个蓬勃的创新时代正要到来。
克服困难实施供给侧改革
厉以宁谈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结构性改革可以从需求侧发力,也可以从供给侧发力。当前我国强调从供给侧方面发力进行结构性改革,是因为形势摆在这里。只有实施这样的改革,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好。当然,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两大困难。首先,供给侧发力主要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结构要关停一些企业,会对职工就业产生影响。所以中央现在的思路是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职工生活有着落,经过培训可以重新到工作岗位。第二个困难在于补短板,补短板必须创新,也必须在结构上做一些调整。厉以宁指出,困难是有的,但我们有信心可以克服这些困难。
中国经济依然稳中看好
有记者问道,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年经济形势是否会有所好转,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厉以宁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换时期,这样看经济增长率下滑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当我国要逐步走向后工业化时,产值增长不会那么快。最要紧的是中国现在要结构调整,结构调整中必然有一些过剩部门需要重组。但应该看到,年的趋势稳中有进、稳中看好,这是总趋势。
同时,对于年的经济政策厉以宁特别讲了两点:第一,宏观调控政策没有变。我国依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但是重点不是“大摇大摆”,而主要表现为“定向调控,重在微调,重在预调”。第二,在经济中投资和消费并没有大幅度减少。在前天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报告中可以看出,有很多项目要投,其中包括了高速铁路、交通设施、港湾建设、水电站、互联网这些投资。
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厉以宁在回答民营企业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时谈到,当前,民营经济的活力正在起来。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密不可分,单靠其中的一种,中国经济无法长足健康发展。他在谈到经济发展新动力时举例说,在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里面是一些年轻人,大学生、研究生、博士后、科研机关人员,也有民营企业家,他们讨论什么?创意、创业、创新。厉以宁说:“这就是中国的未来。从那里看一个蓬勃的创新时代正在向我们走近或者说正要来到,所以对我们的经济应该是有信心的”。
新闻发布会上,厉以宁还谈及城镇化建设。他指出,“新型城镇化”是说要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今天中国正在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中国现在城市中在发居民证,让更多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能融入城市社会,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做?需要把他吸引到城市,有工作、有房子住。为什么现在各地都在进行棚户区的改造,兴建廉租房、廉价房?因为这样能让农民进城以后安家,他的小孩可以进城上学,他的配偶也可以进城避免两地分居,老人进城也有医疗卫生设施,所有这些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继续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表示中国的民生的改善,中国内需的扩大,都和正在深化的改革是有关系的。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