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中华学习网

新中华学习网

要专家找新中华
当前位置:新中华学习网 >> 专家观点>>刘世锦:大都市圈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刘世锦:大都市圈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专家介绍:1989年12月—199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目前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等。兼任若干城市、企业的顾问和若干大学的兼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一些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等。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改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等。


大都市圈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中国经济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寻找长期的增长动力。我一直强调要改变以速度为优先目标,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我为经济增长设定了六个目标: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居民收入可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这些目标达到之后,对应的增长速度是多少,就是多少,就是一个合理均衡的增长速度。

 

  现在人们在关注经济成果的同时,更加关注未来的生存环境。在过去两三年内,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还有其他一些大的都市圈在加速成长,城镇化出现分化,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年轻人集中到几大都市圈,完全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一线核心城市的城市病很严重,一方面有聚集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病的问题又很突出。出路何在?这就要考虑城市结构问题。

 

  在发展大都市圈时,应该在核心城市外围发展一大批小城镇,比如形成一批大学城、科研城、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装备制造、军工等小镇,这些小镇有产业支撑,人们的住房可以更宽敞,生活成本可以下降,环境也可以更好一点。小城镇之间有轨道交通连接,如果形成这样的城市网络结构,集聚效应和要素生产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未来要形成新型城市网络,同时,基本公共服务要跟上去。这样的话,市中心的人是愿意并有可能出去的。如果能够建设这样的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房地产的投资还会有很大空间。所以说,中国可投资领域还很多,关键还是要开放市场,让更多有效率的投资能够进去。预期未来几年,大都市圈这种网络结构形成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建设,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排在前面、重要的增长来源。

 

  如果要形成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土地制度就必须破题。社会各界对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呼声是较高的,大方向都已经清楚了,关键问题是怎样加快落实。

 

  城镇化发展要配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能够进入市场,能够流转起来。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突破,大都市圈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增长潜力等都很难发挥出来。要有更多试点,把更多的探索权利交给地方、农村和农民。改革是一个试错过程,到底什么办法对,应该有足够多的试验,通过试验找出问题,把好的做法提炼出来,然后再去推广。近些年,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如果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改革能够往前推进,使土地供给量增加,就会对城市房价形成一个向下的拉力。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只有把市场放开以后,才能真正地保护农民的利益。

 

  大都市圈加快成长带动了资源、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向一线大城市集中,推动了一线城市住房需求的上升。住宅用地占整个建设用地的比重偏低,或者说供地不足,是房价上升的重要因素。

 

  对一线城市高房价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限制需求,短期内有点作用,时间长了房价还是稳不住。治本就要从城市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加快解决土地制度等问题。还要反思并调整既有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战略和政策。只有改革到位,大都市圈才有望成为中速增长期重要的动能来源。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