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曾业松,男,安徽天长人,出生于1954年10月。发表著作有《让耕者有其利》,《新农论》等。曾业松理论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多个方面,思想日渐成熟,理论渐成体系,成果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三农问题研究中富有创见,在国内外已产生广泛影响,先后被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中国软科学委员会、中国合作经济研究会、农业部、经济日报等部门、单位聘为特约研究员或客座研究员,被首都钢铁集团公司、内蒙草原兴发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和上海金山区、山东栖霞等二十多家市县聘为顾问。多次参加国务院领导以及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召开的三农问题专家座谈会。
保障国家粮食安目标不动摇 改革不止步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要求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充分表明中央领导集体把粮食安全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以改革促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思维。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从长远看形势严峻。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从国情出发,坚持中央提出的目标不动摇,推进改革不止步,真正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目标不动摇,牢牢把握“四个不能”。
一是“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不能动摇。中国是有13亿以上人口的大国,一旦出现粮食危机,危及的不只是农业,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受影响的也不只是农民,而且是整个国家。如果依赖国际市场,受制于人,则经济政治风险更大。新中国成立后,除了3年自然灾害,发生过局部饥荒,大多数时候粮食基本能够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紧缺程度逐步缓解,有的年份还出现暂时性过剩。近10年连续增产,2013年超过6亿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重点保证谷物安全。
二是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原则不能改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我们必须具备粮食生产能力。有了生产能力,口粮能够基本自给,就能避免饥荒和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这就要求我们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农田质量,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
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不能放松。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消费者健康,影响农民和相关企业经济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中国农产品形象。我们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一方面加强生产源头治理,另一方面强化产销全程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是适当“利用市场、平衡需求”的战略不能放弃。中央提出适度进口粮食,某种程度上说具有粮食安全和资源保护双重意义。像我们这样土地和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进口等于进口土地进口水,对弥补农业资源短缺有着特殊作用。前提是进口要有底线,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不止步,紧紧抓住“四个大思路”。
一是明确粮食安全是个大概念。所谓粮食安全,就是生产数量足够的食品,稳定供应健康的食品,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需要的食品。一句话,就是保证任何情况下人人都有饭吃。现在全国每天要消费40亿斤食品,谷物只是其中一部分。粮食安全已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口粮安全概念,应该把整个食品都融入粮食安全的范围。
二是农业资源利用要有大视野。我们强调种好18亿亩耕地,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但是不能忽视我国还有80亿亩山地、林地和草地。中国人口众多,单靠18亿亩农田难以保证食品安全,必须经营好山地林地,同步发展草本粮油和木本粮油。有人把它叫作“林草兴邦”战略。这是很有远见,也是很务实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眼界从18亿亩拓展到100亿亩。当然,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再不能干毁林毁草开荒种地的蠢事。否则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将引发更大的环境灾难。
三是粮食生产方式要有大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家庭经营、农场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要求实施科技支撑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我们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激活粮食生产潜力,同时要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园区化、工厂化现代农业,发展精准化、智能化设施农业,发展多功能、高附加值服务型农业和集成化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
四是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要发挥大作用。随着我国财力增强,要不断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使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向种粮农民集中,让多产粮者多得补贴;使新增补贴向粮食主产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倾斜,改变种不种粮、种多种少都按承包地平均发放补贴的做法。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逐步提高稻麦等最低收购价格,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确保粮食主产区人均财力和收入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产粮大县和种粮农民不吃亏。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