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中华学习网

新中华学习网

要专家找新中华
当前位置:新中华学习网 >> 专家观点>>霍建国:国际产能合作不是转移过剩产能

霍建国:国际产能合作不是转移过剩产能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33个国家投资建设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已达69个,入区企业已有1088家,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有48个,这些产业合作园区在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提供了有效平台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所倡导和开展的国际产能合作同上世纪70年代发达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过剩产能是两个概念。当年发达工业化国家为了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把大量的纺织、制鞋、玩具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端制造业转向发展中国家,有的甚至不负责任地将高耗能、高污染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自己却保留掌控着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部分。发达国家不仅从这种国际分工中获取高额利润,而且企图长期固化这种国际分工模式。难怪当中国提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倡议时,西方媒体将其解读为中国是要输出过剩产能。

而从当前全球形势看,中国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同当年发达国家转移过剩产能和构建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有着本质区别。其一,中国推动的国际产能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上,是根据投资国内在发展需要进行的经济技术合作。其二,它不涉及落后产能,主要是以中国有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为主。

 

目前中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同发达国家合作。如我国同英国合作建设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它代表了中国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水平,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发达国家的核电项目。此外中国正在建设的还有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机组项目以及阿根廷的核电项目。

二是以铁路、电力、通信和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包括高铁线路的承包建设与机车车辆的生产配套,这些都代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代水平。

三是中国现有高水平的传统产业的合资合作,包括火电和水电项目以及钢铁和水泥项目等。这些都是我国先进的符合环保标准且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例如在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中国建设的钢厂项目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拓展国际产能合作符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首先,“一带一路”国家多数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方面不仅有着成功经验,而且已经形成成熟且有竞争力的配套产业。通过国际产能合作,真正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既发挥我们产业的竞争优势,又为当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有效手段,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探索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途径。再者,这也是探索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方式。相信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将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之一。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