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一)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多年居世界第一。根据英国石油公司能源统计,201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2.7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总量(138.65亿吨油当量)的23.6%,居第一位。2007-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5%,同期,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9%。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基本上告别了敞口式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依然在增长,但进入了低增长时期。今后的趋势是,能源消费还会增长,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的关系更加和谐。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显示,21世纪前15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有以下这些变化。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2000年,原煤占68.5%,原油占22.0%,天然气占2.2%,水电和核电等占7.3%;2005年,原煤占72.4%,原油占17.8%,天然气占2.4%,水电和核电等占7.4%;2009年,原煤占71.6%,原油占16.4%,天然气占3.5%,水电和核电等占8.5%;2010年,原煤占69.2%,原油占17.4%,天然气占4.0%,水电和核电等占9.4%;2011年,原煤占70.2%,原油占16.8%,天然气占4.6%,水电和核电等占8.4%;2012年,原煤占68.5%,原油占17.0%,天然气占4.8%,水电和核电等占9.7%;2013年,原煤占67.4%,原油占17.1%,天然气占5.3%,水电和核电等占10.2%;2014年,原煤占66.0%,原油占17.1%,天然气占5.7%,水电和核电等占11.2%;2015年,原煤占64.0%,原油占18.1%,天然气占5.9%,水电和核电等占12.0%。
终端能源消费结构。2000年,煤炭占26%,石油占20%,天然气占1%,电力占15%,热力占38%;2005年,煤炭占25%,石油占17%,天然气占1%,电力占16%,热力占41%;2009年,煤炭占25%,石油占16%,天然气占2%,电力占19%,热力占38%;2010年,煤炭占24%,石油占17%,天然气占3%,电力占20%,热力占36%;2011年,煤炭占23%,石油占16%,天然气占3%,电力占20%,热力占38%;2012年,煤炭占22%,石油占17%,天然气占3%,电力占21%,热力占37%;2013年,煤炭占21%,石油占17%,天然气占3%,电力占22%,热力占37%;2014年,煤炭占20%,石油占17%,天然气占4%,电力占22%,热力占37%。
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0.9%,电力消费增长0.5%,属于超低增长;201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1.4%,电力消费增长5%左右,开始回归正常;2017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9%,电力消费增长6.6%左右,回归正常。
1981-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1%;煤炭消费年均增长6.1%;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4%;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7.7%;一次电力及其他清洁能源消费年均增长9.1%。“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带来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和消费升级加快。2012-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2.2%;煤炭消费年均下降1.3%,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石油消费年均增长4.2%,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9.8%,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清洁能源消费年均增长9.7%,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4.1个百分点;整个清洁能源比重5年提高6.3个百分点。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国际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2.74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占58.2%,石油占19.7%,天然气占7.4%,核电占2.0%,水电占8.3%,可再生能源占4.4%;世界能源消费总量138.65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占27.2%,石油占33.7%,天然气占23.9%,核电占4.4%,水电占6.8%,可再生能源占4.0%;经合组织能源消费总量56.69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占15.2%,石油占38.9%,天然气占26.5%,核电占7.9%,水电占5.7%,可再生能源占5.8%。
(二)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统计公报等显示,2018年我国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及增速: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7.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0%;原煤产量36.8亿吨,比上年增长4.5%;原油产量18910.6万吨,比上年增长-1.3%;天然气产量1602.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3%;发电量711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7%。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煤炭生产国。2018年,我国消费煤炭19.1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量的50.5%。我国煤炭消费量从2013年以来一直是逐年下降的,但2017年基本停止下降,2018年上涨0.9%。根据有关国际机构的初步数据,2018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增加1.7%,其中1%多是煤炭消费增加所致。2018年,我国生产煤炭18.3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量的46.7%。2007-2017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增速为2%,增长缓慢。但从2016年开始,增速加快,2018年为4.7%。从全球看,2018年,美国煤炭生产占全球9.3%,印度占7.9%,印度尼西亚占8.3%,澳大利亚占7.7%,俄罗斯占5.6%。
这里,我顺便介绍一下我国煤炭去产能进展。
山西首先实行276个工作日制度,减少煤炭产量。2016年3月,山西率先提出所有煤矿执行276个工作日的要求,实行煤炭减量化生产。共关闭退出25座煤矿,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基础上,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去产能,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予以支持,用于分流职工安置,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安置分流职工110多万人。煤炭行业在2016-2018年间,共退出产能8.1亿吨,提前完成“十三五”阶段性目标。预计2019-2020年,煤炭行业仍将有1.8亿吨的去产能空间。
我国近一年煤炭价格基本稳定。2019年5月31日,秦皇岛5500大卡煤炭综合交易价格为每吨588元,5000大卡为每吨515元,4500大卡为每吨459元,比2019年4月29日分别下跌3元、2元和2元。
2018年末我国电力总装机及构成。电力总装机18.9967亿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5%。其中,火电装机11.4367亿千瓦,增长3.0%;水电装机35226万千瓦,增长2.5%;核电装机4466万千瓦,增长24.7%;并网风电装机1.8426亿千瓦,增长12.4%;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1.7463亿千瓦,增长33.9%。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7.5581亿千瓦,占39.8%,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2018年全球发电量266148亿千瓦时,其中,煤电占38.0%,天然气占23.2%,核电占10.1%,水电占15.8%,可再生能源占9.3%。2018年世界发电量及主要国家和地区占比,世界总量2661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中国总量711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7%,占全球比重26.7%;美国总量446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占全球比重16.8%;俄罗斯总量111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占全球比重4.2%;欧洲总量4077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4%,占全球比重15.3%;亚太地区总量1227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0%,占全球比重46.1%;印度总量156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2%,占全球比重5.9%;日本总量105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1%,占全球比重4.0%。
2018年我国发电能源构成表现为,燃油发电量107亿千瓦时,占比0.15%;天然气发电量2236亿千瓦时,占比3.14%;燃煤发电量47324亿千瓦时,占比66.54%;核电发电量2944亿千瓦时,占比4.14%;水电发电量12024亿千瓦时,占比16.91%;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342亿千瓦时,占比8.92%;其他发电量141亿千瓦时,占比0.20%。
2013年以来,我国降电价的力度逐年加大。2013-2016年,4次下调上网电价,下调7.44分/千瓦时。2016-2017年降低用电成本1650亿元,包括通过监审核减电网企业不相关资产和不合理成本等,推行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同时,取消一些电价优惠,减少交叉补贴,如取消化肥电价优惠,降低燃气机电价等。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一般工商业电价主要涉及中小企业,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与经济发展活力密切相关。
2018年,分四批共降低用户用电成本1257.9亿元,平均每千瓦时降低7.9分,降幅10.1%。降低的费用75%左右由电网企业承担,25%由政府承担。电网企业2018年利润比上年下降24.3%,发电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3.8%。
我国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主要通过战略规划、发展目标、价格补贴、财税激励、标准规范、市场融入、行业管理等政策措施,激励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发展,基本建立了系统性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框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电价政策;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并扩大了规模;对可再生能源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如增值税、所得税等;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信贷优惠,如实施政策性银行等;提供专项财政补贴支持,如对绿色能源县、新能源示范城市、金太阳工程、海洋能发展、生物质成型颗粒、生物柴油等提供补贴。
我国成为世界第7大石油生产国。根据英国石油公司能源统计,2018年,全球产量总量44.743亿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美国(6.694亿吨)占15%;沙特(5.783亿吨)占12.9%;俄罗斯(5.633亿吨)占12.6%;加拿大(2.555亿吨)占5.7%;伊拉克(2.261亿吨)占5.1%;伊朗(2.204亿吨)占4.9%。中国(1.891亿吨)占4.2%。
我国成为世界第6大天然气生产国。根据英国石油公司能源统计,2018年,全球总产量3867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2%。其中,美国(8318亿立方米)占21.5%;俄罗斯(6695亿立方米)占17.3%;伊朗(2395亿立方米)占6.2%;卡塔尔(1755亿立方米)占4.5%;加拿大(1847亿立方米)占4.8%;中国(1615亿立方米)占4.2%;澳大利亚(1301亿立方米)占3.4%;挪威(1206亿立方米)占3.1%;沙特(1121亿立方米)占2.9%。
(三)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1.煤炭进口
2013年,我国净进口煤炭3.2亿吨;2014年,我国净进口煤炭2.85亿吨,同比下降10.9%;2015年,我国净进口煤炭2.04亿吨,同比下降29.9%;2016年,我国净进口煤炭2.55亿吨,同比增长25.2%;2017年,我国净进口煤炭2.71亿吨,同比增长6.1%;2018年,我国净进口煤炭2.82亿吨,同比增长3.9%。2018年我国煤炭进口来源是:印度尼西亚1.26亿吨,增长15.4%;澳大利亚8040万吨;蒙古国3624万吨,增长6.6%;俄罗斯2735万吨,减少2.6%;菲律宾440万吨;五国合计2.74亿吨,占我国煤炭进口总量97.5%。
2.石油进口
“十二五”期间,我国原油进口平均增速7.1%,较“十一五”下降6.2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原油进口38101万吨,比上年增长13.56%;2017年,我国原油进口突破4亿吨,净进口3.96亿吨,对外依存度67.4%;2018年,我国原油进口4.62亿吨,同比增长10.1%,对外依存度上升到70.8%。
国际原油价格趋势。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下跌,2019年5月31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66.8美元/桶,比2019年4月30日下跌5.4美元。
我国的油气进口通道。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尘埃落定,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
3.天然气进口
2016年,我国进口天然气72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4%;2017年,我国进口天然气94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6.9%;2018年,我国进口天然气12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9%。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上升不可避免。由于近年来国内能源需求增速迅猛,而油气资源产量短期内难有较大提升,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今后还将上升。
(四)环境问题突出
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以及可吸入颗粒物高居世界第一。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氮氧化物排放量是欧盟的1.5倍,人为源大气汞排放量占世界的30%以上;酸雨面积继续呈扩大态势等。
(五)节能减排进展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到2020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及珠三角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均下降10%左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及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总量均下降5%左右。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2019年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明确将能耗“双控”考核和“减煤”检查列入其中,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双控”和“减煤”工作的重视。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指出,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6.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增速创5年来新高,其中,电力消费增速7年来最快。
在能源消费方面,2018年,我国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4.3%,上升0.5个百分点,接近到2020年达到15%的目标。2018年天然气消费超预期增长,消费量达到28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7%,年增422亿立方米,增量创历史新高。
在能源供应方面,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体稳中有升,达到37.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0%,创7年来新高。其中,原煤增速提高,原油降幅收窄,天然气增长较快,发电量平稳增长。能源供需形势总体还属于宽松状态,但局部地区、局部时段还有供应偏紧情况发生。
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2018年,我国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4.3%。2018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308克/千瓦时,比1978年的471克/千瓦时下降了163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耗水量由2000年的4.1千克/千瓦时降至2017年的1.25千克/千瓦时,降幅近70%。与世界主要煤电国家相比,在不考虑负荷因素影响下,我国煤电效率与日本基本持平,总体上优于德国、美国。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预测,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将延续清洁化、高效化趋势,消费总量呈低速增长,清洁能源比例继续提高,交通与建筑用能依然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提高;煤炭消费量将略有减少,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下降;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稳定。
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新一轮能源革命高潮正在兴起。新一轮能源革命主要通过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为主要标志,将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以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时代。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能源革命和两次工业革命。约40万年前,人工火代替自然火,人类社会进入薪柴时代;18世纪,蒸汽机出现和煤炭大规模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机时代;19世纪下叶,电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推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绿色低碳逐渐成为能源发展主旋律,许多经济体正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形成。《巴黎协定》的签订和生效,表明全球对于绿色和低碳转型达成广泛共识。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致力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改革,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落实《巴黎协定》。
新的用能技术和方式不断涌现。交通领域,电能对液体燃料的替代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领域,被动式、主动式、近零能耗建筑逐步兴起;网络经济、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新产业对电力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生活用能方面,电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活用能中电力消费不断增加。随着电热技术、电储能技术的突破,电力对终端化石能源利用的替代渐成趋势。以低温热泵为代表的能源梯级利用规模不断扩大,能源系统效率不断提升。
能源技术革命成果不断挑战传统能源的基础和主体地位。页岩气、页岩油开采技术正加速全球能源革命和能源技术创新;多次采油技术和深海油气开采技术正显著改变地缘政治和能源版图;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大规模上网技术,如陆上、海上风电,带储能的太阳能等,正改变大的经济体能源发展方向。大电网技术大幅提升全电气化水平、推动全球能源供应一体化进程;电动汽车和新一代交通用能技术推动文明和生活方式变革;以及新一代核电技术应用,如第三代、第四代核电。世界能源消费增长进入低增长期。有智库预测,在国际能源署的新政策情景中,世界能源需求到2040年年均增长1.1%。
世界能源结构转向低碳化。有智库研究预测,到2040年,石油、天然气、煤炭、非化石能源将各占全球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石油消费在2040年前年均增长约0.5%,2040年增长停滞转为下降。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显示,2018年单位投资成本1210美元/千瓦,比2010年(4621美元/千瓦)下降73.8%;2018年容量系数为18%,比2010年(14%)提高4个百分点;2018年平准化成本9美分/千瓦时,比2010年(37美分/千瓦时)下降75.7%。
三、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我国推动能源转型的主要政策框架。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如去产能等;治理雾霾和环境污染的政策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减排温室气体的政策措施,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如生态红线管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等。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和相应的战略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即: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二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三是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四是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我国中长期能源增长趋势。有智库研究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2010年价格约5900美元,人均能耗3.1吨标准煤;203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万美元,人均能耗约3.9吨标准煤;205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3万美元,人均能耗约3.8吨标准煤。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的战略取向,全面实现我国能源战略性转型。要求2021-203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现价)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现代能源市场体制更加成熟完善;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更好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初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开创节约高效新局面。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同步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全面提升城乡优质用能水平,从根本上抑制不合理消费,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打造中高级能源消费结构;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城乡电气化发展;树立勤俭节约消费观。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构建清洁低碳新体系。立足资源国情,实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煤炭转型发展,提高非常规油气规模化开发水平,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完善输配网络和储备系统,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形成多轮驱动、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如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绿色生产等;实现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推进能源供给侧管理;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立足自主创新,准确把握世界能源技术演进趋势,以绿色低碳为主攻方向,选择重大科技领域,按照“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路径要求,分类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能源技术及关联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普及先进高效节能技术;推广应用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加强能源科技基础研究。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节约、多元、高效为目标,创新能源宏观调控机制,健全科学监管体系,完善能源法律法规,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如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等;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如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监审等;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如政府职能转变、战略规划引领、重塑监管等;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打造能源命运共同体。按照立足长远、总体谋划、多元合作、互利共赢的方针,加强能源宽领域、多层次、全产业链合作,构筑连接我国与世界的能源合作网,打造能源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海外油气资源来源多元稳定;畅通“一带一路”能源大通道;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如引进、全球协同创新,融入全球能源产业链等;增强国际能源事务话语权。
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立足国内,着眼全球,构建涵盖能源供给利用、储备应急、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保障体系,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多元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战略储备和应急能力;提升生产运行安全水平,如加大投入、加强监管等。
实施重大战略行动,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围绕能源革命战略目标,选择重点突破领域,通过示范建设和实施重大工程,推动落实各项战略任务。全民节能行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行动;近零碳排放示范行动;电力需求侧管理行动;煤炭清洁利用行动;天然气推广利用行动;非化石能源跨越发展行动;农村新能源行动;能源互联网推广行动;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突破行动;能源供给测结构性改革行动;能源标准完善和升级行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行动。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