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但亮点频现。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经济正展开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新画卷。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特征开始显现,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动力依然充足,经济增长向质量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合理的长远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尽管增速放缓,但与民生相关的重要指标处于较好水平
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为7.4%,是24年来的最低增长。然而,在潘建成看来,如果要给去年的中国经济答卷打分,就不能只看速度,而应该看到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处于正常甚至较好水平——
就业保持平稳增长,饭碗更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比1000万的年度目标高了322万,继续创历史新高,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
居民收入较快增加,钱包更鼓。去年,我国消费价格走势平稳,全年涨幅2%;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8%的较快增长,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232万人。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底气更足。去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42亿人,比上年增加225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98亿人,比上年增加2702万人。
企业盈利仍属正常,后劲更稳。据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77.3%的工业企业认为企业盈利情况处于“正常水平”或“高于正常水平”。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仍是名列前茅的: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4年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快,为2.4%,欧元区和日本仅分别实现0.8%和0.2%的增长,经济处于停滞的边缘;新兴市场国家印度为7.4%,巴西、俄罗斯、南非仅分别增长0.1%、0.7%和1.4%。
好成绩来之不易,经济增长质量更高、效益更优
在更高起点保持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潘建成说,7.4%是中国经济总量提升至10万亿美元以上、人均GDP超过7500美元的增长,经济总量按不变价计算差不多是1990年的10倍。背负10倍的重量以同样的速度前行,其不易显而易见。
在巨大下行压力下实现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看海外,国际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导致2014年我国货物出口仅实现4.9%的增长,增速比上年减少1.1个百分点;看内需,“三期叠加”影响不断蔓延,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持续调整,以及基建投资放缓产生了叠加效应,对相关的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均产生一定影响。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保持定力,创新调控,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在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使经济增长向质量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合理的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从产业结构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
从需求结构看,消费贡献继续增强。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从质量效益看,201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23万元/人,比上年提高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则比上年下降4.8%。
从贸易结构看,2014年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比达到51.4%,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比加工贸易占比高13.6个百分点。这一定程度上表明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的上升,意味着贸易结构的优化。“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既促进了国际收支平衡,又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潘建成说。
发展关键是从注重需求管理转向注重供给效率
除了宏观数据,微观层面的信息也显示,企业的创新动力在增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4年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企业今年研发投入“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57.2%;“增加”的比“减少”的多52.2个百分点,比2013年上升了24.8个百分点。
创新动力的增强推动了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国经济从资源密集的低端生产向技术密集的中高端生产迈进的势头明显。比如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移动宽带用户数增长45%,互联网金融交易、电信消费等都呈现较快增长。
“这些变化表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特征开始显现。”潘建成说。在新常态下发展经济的关键,是要从过去注重短期的需求管理转向注重供给效率。过去我们习惯需求管理,一定程度上与注重经济发展速度、关注短期目标相关,而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多的是要着眼长远,通过经济供给层面的变化从根本上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
潘建成指出,尽管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但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动力依然充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处于交融发展、形成共振的战略机遇期;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内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国内国际资源和市场的充分整合,实现和谐并进的共赢前景;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可以大大增强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创新驱动引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不断累积经验的创新的宏观调控方式可以有效地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与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短期调控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的良好平衡。
“2014年的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阵阵寒风;2015年的中国经济充满着春天的希望,新常态下的新希望。”潘建成说。
潘建成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下一篇:夏光:强化规则 依法保护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