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深化时期,对外贸易政策进行深入调整,在吸引外资、扩大出口的同时,提出了“走出去”的思想: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赋予具备条件的生产和科技企业对外经营权,发展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2000年又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2001年,“走出去”战略首次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将“走出去”战略的内容进一步拓展。
为了促进中国农业“走出去”,国家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2006年,商务部、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农业部还专门制定了《农业“走出去”发展规划》。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加快国际农业科技和农业开发合作,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首先,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城镇化持续推进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经济成本越来越高,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空间越来越小,据国内外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仅粮食的供需缺口就在1300亿斤左右,完全依靠国内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几乎是不可能的,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我国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必然选择。
其次,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更多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截至2011年全球范围内至少仍然有11亿人口长期生活在每天消费低于1美元的绝对贫困线之下。在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农业吸纳了大部分的劳动力,而且雇佣了最多的贫困群体。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能够提高目标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水平,能为全球减贫作出巨大贡献,有利于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宋洪远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上一篇:何茂春:中非经济一体化提速
下一篇:夏斌:金融是流 实体是源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