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中华学习网

新中华学习网

要专家找新中华
当前位置:新中华学习网 >> 专家观点>>夏光:全面科学地评价当前环境形势

夏光:全面科学地评价当前环境形势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环境保护部政研中心主任夏光:全面科学地评价当前环境形势

  我们知道以来发生了很多雾霾天气的事件,从社会一般层面来讲,对环境形势的看法是比较负面的,大家都觉得很糟糕,而且认为印象中我们情况是越来越严重,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观察环境的状况应该用什么角度,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对环境形势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那就容易在政策上面出偏差,也会影响到未来实行各种政策。所以大家还是很想了解。

  从总体上,中国很大,那么多大的面积,还有那么多人口,从总体上评价环境形势每个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这样,我们也需要有一个结论性的意见,把一些信息综合起来得到结论。怎么样判断我国的环境形势呢,叫趋稳向好、形势严峻、风险增大、利害分化。最有争议的就是趋稳向好,比如我们今天开会外面有这么重的雾霾,你还趋稳向好,所以还需要一种交流。趋稳向好时机上是一种动态连续的观察,也就是说今年跟去年比,去年跟前年比,前年再往前比一比,到底这个动态的趋势,它的走向是个什么样子,这和你的形势绝对的比较严峻有一个动态和静态之间的关系。我们说趋稳向好是指近几年全国的环境形势连续的观察来看有趋于稳定有开始改善的态势。特别在过去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地区、工业园区、大河流域、部分湖泊、居民社区等等这些地区,过去大家感觉到污染比较重的特定区域,现在开始有所好转。过去比较直观的沙尘暴这样的现象,现在实际上,连续观察来看它也是在减轻、减弱的,但不排除一个节点、一个时点上面还有突出的现象,这是一种动态的评价,并不等于说我们绝对水平就很好。

  这样判断我们主要是依据一些监测方面的资料,从2008年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就指出,全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比上年有所提高,还有一些其他方面。总之,水、空气、酸雨和海洋等几个方面,从08年开始就有所改善,到09年的时候,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总体还是可以的,酸雨的分布也保持了稳定。2010年也继续指出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的好转,因为这都有很多监测的一些数据,是全国断面监测的数据。

  环境监测总站是国家权威的机构,它对环境质量有发言权,与2009年比,2010年也是保持了稳定。除了环保系统的监测机构发表的这些意见以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个不是环保机构了,是国务院政策研究机构,稳中有好,但改善缓慢,这是对十一五期间环境形势的一个总体判断,认为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判断。我认为有历史意义,主要指我们以前总是说我们的环境还在日益恶化,相对这个结论而言,它现在变成稳中有好,改善缓慢,是有一个转折性的意义在里面,所以是有历史意义的。到了2011年的时候,环境状况的公报也继续表明,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了平稳,而且通过污染减排,主要污染物是在大幅度的下降,到了2012年的时候,也表明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有所下降,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生态环境状况略有下降,但也保持在一般水平,这是2012年,就是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个情况。

  太湖这样的地方,它现在有很多很多蓝藻,还有其他一些指标等等。这里还有很多数据造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这里有一些图表,也是作为一些显示,从十五、十一五以来重点行业的排放强度是明显下降的,重点流域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是有所减轻,这个都有科研的数据,常规监测指标下降。这是从全国一个大的尺度来观察的。

  (PPT)我们可以看看各个地方,各个地方每年也发布环境质量公报,这个趋势跟刚才讲的,趋于稳定,缓慢改善的状况已经表现出来,这是09年的,2010年的时候也反映出总体向好,进一步提升有所好转等等。2011年,也是这样,稳中趋好,这是浙江省用的词,河南也是环境质量改善等等。这都是一些总的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观察。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你如果在全国各地旅行比较多的话,你会发现有很多变化,全国这些城市过去简单的搞一搞广场、花坛这些环境建设,现在已经大规模的进入生态化理念的时代,每个市长、书记都要在城市里边搞大面积的水系、公园这种生态系统,他认为这才是现代的城市理念。所以即使这样,包括我们北京也是这样,北京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四类公园就是奥林匹克公园,还有正在建设的大量的湿地,这个都是一些图片,反映的是各地生态环境整治取得的一些改善。这些地区过去都是贫民窟、污水沟、垃圾堆,现在都改造成公园了,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这都是一些改善的情况,而且在改善的过程中,一般来讲都是随着环境的改善,把城市的旅游、会展结合在一起,一边善环境,一边利用环境,来发展经济;房地产也因为环境的提升有一定的增值,房地产业。因为现在大家要买房子的话,都比较注重周边环境,不光是一个朝向、结构的问题,这是近期我们看到的环境改善的一些情况,做一个视觉性的或者感观性的了解。这是我们所说的环境质量总体趋稳向好的一些证据。

  实际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说环境有很多地方有很多改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近几年来中央大力推行科学发展观,实行产业结构调整,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狠抓节能减排,开展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省市县区以及开展两型社会的示范试点等等这些工作。所以国家还是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的行动,就这些活动都开展起来了,取得实际的效果是不难理解的。关键我们要到实际中间去观察,我也经常建议,你到全国各地,你实际去看,包括温州,大家说老板让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环保局长不敢下,他确实是不敢下,但是是那一条河不敢下,真正你到温州你看看,整体上的环境它其实是在改善的,包括它的水环境,很多河道过去是恶臭的,现在已经整治了,所以我们要去看,这是第一个判断。

  讲到这,我们回过头再来讲形势严峻,这个是大家可以理解的。这个形势趋稳向好并不否认形势十分严峻,比如我们打个比喻,就像一个病人生病以后住到医院里,经过医生的治疗,手术等等,他能有所好转,气色至少有所好转,但是这个人还是一个很重的病人,他不能出院,还要继续治疗。中国的环境大概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我们稍微有一点气色好转,但是还是一个比较重的病人。党中央指出来的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个判断在我们今天来讲还是能适用的,我们经济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过大。

  通过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看,你比如说全国来讲,污染物的排放量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我们经济不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污染物排放量是世界第一,甚至包括温室气体,现在也都承认,它也是排放第一的,因为我们能源消耗特别高,这里有很多数据表明我们环境质量还是不理想。近来水体也是总体一般,还有一部分湖泊是处在比较突出的富营养化过程中,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面,还是会出现湖泊的富营养化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分散型的污染,包括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等等,使农村的地下水都受到普遍的影响,所以居民对我们也是很有意见,对环保部门很有意见。

  今年年初的时候在黄浦江水源区发现了上万头的死猪漂在水体中间,这也是一次严重的事件,这个事件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很震惊,在世界上一个国家它能把上万头死猪扔在水源地里,触碰到我们的一个道德底线了,这个事件很严重。从大气污染来讲,更不用说我们的雾霾天气、酸雨等等,现在都比较突出,这里PM2.5也成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了。从全国情况来看,年初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也一直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本来雾和霾属于自然现象,但是我们以后排放量太大,我们的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所以在这种雾霾天气的作用下面无法扩散消解,所以形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这两天东北地区也陷入极其严重的雾霾污染之中。这些图片有的是我自己拍摄的,我在北京一边开车、一边拍摄的。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信息也表明,全球1100个城市中间,北京是是排在1035位,就是倒数第几十位了。雾霾这个东西有一个阶段性、时段性,它一过去以后,看上去又没什么问题了,它就是这种时段性特别强等等。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环境的管理,对环境排放的控制还是有很大问题,这样的图景并不远,大家以为是在别的地方,其实就在北京,它就在北京五环路以北一点点的地方,温都水城那一块,它是我们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间,有点顾头没顾腚,就是加快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整理好、管理好,形成了一种很粗放的发展方式,我们也经常批评北京市,这些图片我都通过北京市的参事室提交给市政府去了,据说领导还批了有关部门去研究。就是说我们发展过程中它特别的粗放,对土地也没有任何的爱惜。

  还有很多的情况,生态环境方面也是一样,从全国来讲,水土流失、荒漠化耕地和生物多样性等这些方面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所以我们的生态系统总体来讲是脆弱的,水体流失的面积和森林的面积都是比较脆弱,草原退化、沙化和物种的问题。土壤的环境质量大家也非常关注,因为工业化过程中给土壤留下的污染是隐性的,随着工业退出,但是这个土地本身还必须要修复、治理才能使用,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是工业的开发过程中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冲击非常大,这是触目惊心。很多高原也是荒漠化了,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当然最为突出的可能是农村环境问题,大家印象很深,现在我们很难说农村就等于环境好,很多地方已经不是这样了,农村地区比较粗放,特别是对土地粗放的开发利用,几乎不留任何原生态的开发利用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是东北地区搞农业建设的情景,对土地很不爱惜。城镇化进程中也有这种情况,特别几万人集中生活一个镇上,但是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垃圾清运系统,过去靠聚散居住能消化环境问题现在就变成了集中的污染问题了。

  第三个,环境形势的判断我们说是风险增大,这个是比较好理解。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系统运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出问题可能性就大了,因为我们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所以工业上面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提高,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再加上我们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还在增长,所以现在发生这个环境事故的频率比过去要高,这是规律,因为你经济活动多了,所以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就大了,就跟你开车一样,你跑的公里数了,发生刮蹭的情况可能会比你开的少的时候要多,这就是我们当今的这种形势,风险非常大。

  关键是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事件导致的后果是引起社会不公平一种新的形态的存在,过去环境问题是所有人共同承担,但是现在不是,现在是环境的污染由当地的民众来承担,享受经济发展好处的人他不承担环境的后果,甚至有的人就移民了。所以近几年来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事件,对群众的健康,特别是对农民子孙后代的损害已经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事件了,这几年发生了很多事件,所以导致了群体性的反映,特别是去年7月份在江苏启东市发生了排海事件,导致民众大量聚集,最后占领了市政府,把市长、市委书记都约束了。这就演变成为一种暴力事件,已经是违法的性质了。环境污染相关的事件能够影响社会的安定、稳定,这个在我们过去来讲是很难想象的,但现在已经摆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说我们对环境形势一个基本的判断,它表明我国进入环境事故的高发期,风险明显增大,过去公众对环境问题知之甚少或者无暇顾及,但是现在变得十分关注,并且坚持维权,这就是一种变化。把这些情况给它综合起来,有一种趋于稳定,有一种态势,因为中央和地方都采取了行动,包括我们刚才企业家介绍了他们的事迹,就是跟环境的退化来做斗争,但是形势还是很严峻,我们国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也最难。

  反过来讲,你越是最难,你就越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有动力、最有积极性的国家。我们也比较研究过世界上的国情,真正最有动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国家,首推就是中国,其次就是韩国、日本这些国家,这几个国家类似的共同点就在于,第一,人口相对比较多;第二,有限资源,国土有限;第三经济强大,这几个国家,必须三者都具备这样的国家,它才最有动力可持续发展。我们经常讲、非洲、美国、欧洲,他们其实都没有多少动力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为他还没逼到眼前呢,所以中国是最有动力搞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是我们的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之,对环境形势的评价肯定会存在不同的看法,过去是绿水青山,现在是污水横流,我希望围绕这个问题继续要开展一些研究和分析。

  最后提四条建议,第一,要有权威的回答,我这里讲的意见还不是权威,我不是权威人士,我们要有国家权威的回答,我们现在很多意见是在网络上面流露出来的,所以通过网络表现出来就相当的负面。有的从国家的机构部门来讲,有时候也心虚,也不敢讲话,为什么?他自己没有一个权威的去表达,或者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社会上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真正能够感受环境变化的群体,他并没有在网络上面发出声音来,这是第一个,要有权威的回答。

  第二要有正确的评价尺度。动态的变化和静态的严重程度,两个要适当的区分开来,我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但是我们总的趋势应该说逐渐地往好的方向走,对这个事情我们是有信心的。

  第三要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来评价环境形势,当然感官也很重要,经验也很重要,但是最终能够确定事实真相的还是数据和事实,要根据这些东西来判断。这个数据和事实主要是监测的卫星卫片这些资料。

  最后一个就是前阵子使用的“总体尚未遏制”的评语,这个要斟酌,因为那个结论是依据2007年前的数据得出的评价,但是我们现在已经2013年了,离那个时间也过去6、7年时间了,这段时间国家所发生的变化,以前用06、07年以前的数据来评价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要适当调整这种评价也是可以的。

  总之,今年是我们发展环保事业40周年,做好这个评价也是非常重要。大家注意,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有一个目标叫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有八个字,这是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出来的,所以我们现在离它这个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只剩下两年多的时间了,我们能不能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十二五原来提出的目标,任务是非常的艰巨,也是很艰难的。尤其这个情况下,做好环境质量真实状况的评估至关重要,这就涉及到你政府人大批准的规划,能不能向人民兑现的重大政策问题,所以做好环境质量评估有很强的紧迫性。

    夏光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