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5日下午,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朱广庆、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做客新华网,就环境保护话题回应网民关切。夏光表示,公众对污染者的监督有时候比政府的监督更加有力,是毫不留情的。
[主持人]现在有人说当前是人人环保的时代,现在我们国家公众参与环保的程度够不够?老百姓参与环保都应该做些什么?
[夏光]环保也好,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也好,其实都一样,光靠政府去推动是远远不够的。环保领域的社会公众参与,现在确实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我们的环保在总体上来讲是一种政府驱动型的环保,这样一种环保也有它的好处,就是说政府培训比较有力量,它掌握了资源,见效也快。但是如果只靠行政力量来推动的话,社会不容易转变,社会公众的意识不是靠你上上课、搞搞新闻宣传就能上去的,这必须是一种实践过程。公众的环境意识怎么提高呢?是通过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这样大家的环境意识自然就高。所以我们也经常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不等于生态建设,不等于我们把污染治理、生态恢复了,生态文明水平就提高了,那不一定,还有人的意识问题、法律法规、各种标准,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程度等等,这些东西必须要提高。比如今年发生的上万头死猪抛到黄埔江里面,这是整个社会生态道德滑坡、突破底线的一种表现,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则一定要重视文明部分的建设。回过头来讲公众参与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法律法规对公众的参与渠道设置不够,比如公众要有知情权,但知情权现在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公众想知道很多情况,但很多部门则说这是机密,而这确实是机密,可以说我们的立法还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我们要从立法的角度来看,只要有利于公众参与尽量把信息公开一下,哪怕是一些令我们感到比较担心的或者说是负面的一些信息,也应该透露给公众,让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共同参与。除此之外像其他的环保的社会组织将来也会更加蓬勃的发展,志愿者有渠道成为志愿者,有了组织形式,这样的话我们整个社会的活力增强了。其实公众对污染者的监督有时候比政府的监督更加有力,是毫不留情的。
[主持人]因为影响到自己的生存环境了。
[夏光]对,所以我们的步伐就会加快,只要对污染的行为有强有力的制约,我们的空气和水就会逐渐改善起来,所以说美丽中国首先要有一个美丽的心灵,这就是我们大众,不光是政府在忙忙碌碌,大众一定要一起行动,所以公众参与的前景很好,我们的途径也拓展,应该说还是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的。
[主持人]也有一种评价就是说环境问题的解决动力只能来自于公众?
[夏光]那是一个方面,政府也还是很积极的,有时候我们也要说公道话,我们批评政府环保抓得不力或者说市长要下河游泳,其实是对我们政府强烈的期待,有时候网民的一些重话是一种激励。我们也要看到地方政府是比较注重环保的,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并不希望这个地方是污染泛滥的地方,留下一片狼藉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只能说一个执政党也好、执政者也好怎么样更好地执政是需要信息的,比如说他不一定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那公众公布出来了,微博了、发照片了、举报出来了,他就知道公众对这个问题很重视,那他工作的重心就可以往这里倾斜,执政的方式和水平就提高了,这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公众的动力是很强的,政府也是有动力的,还有企业,我们也要客观地说,很多企业培训也是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的,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所以应该说整个社会是一个整体。
[主持人]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期多个地方都在开展保护山川河流志愿服务活动,也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引起一定的效应,让更多地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来,最后请我们两位嘉宾再跟我们网友说点什么。
[朱广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共同的责任。
[夏光]我同意朱司长的说法,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上是一个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这么一个民族,我们的古老文化都倡导人与自然要融为一体,问题是我们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实有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在推动着我们偏离了传统的、优秀的价值观念,现在我们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了,这就是要回归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以说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这些理念是符合我们全民族心愿的,是他们心声的一种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在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美丽中国的愿景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完全有信心。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