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风险”,宏观调控需要未雨绸缪,经济政策需要宏观审慎。财政政策要坚持“稳”的原则,避免过度积极。
近期,穆迪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20%的贷款处于风险之中并有违约的风险。对于中国地方债务风险到底如何,到底是否可控的争论也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地方债务“滚雪球”式增长。2012年以来,伴随“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地方政府投资重新兴起,但融资方式却发生大的转变,贷款渠道的重要性下降,债券、信托等融资渠道的重要性上升。
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发行2500亿元,较上年增加50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累计达6367.9亿元,较2011年增加3805.9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较上年同期扩大120个百分点。
除发行债券外,地方政府通过信托借款获取的资金也增长显著。2012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政信合作项目余额501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7.7%。
而另一方面,财力捉襟见肘,土地财政难以为继。
近两年由于拆迁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土地相关收入正在持续下降。2012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降至27%,其中净收入占比仅为5.9%,加上土地相关税收收入,2012年政府土地相关净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20%,比2010年31.7%的峰值明显下降。一旦累计的债务风险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势必逐级向上转嫁偿债风险,直接危及中央财政安全。
与此同时,表外融资等影子银行风险使金融稳定受到挑战。近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重拳出击限制理财产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贷等影子银行资产扩张能力,以及债务融资下的政信合作泛滥,加强监管并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已是当务之急。
因此,我们认为,为“防风险”,宏观调控需要未雨绸缪,经济政策需要宏观审慎。财政政策要坚持“稳”的原则,避免过度积极。面对财政刚性支出和财政支付压力,财政赤字安排应平滑化,避免“跳跃性增长”引发赤字率波动。
考虑到一些隐性负债问题,应依据政府培训代际预算约束合理确定政府消费,避免过度透支中国未来经济;下一步的金融治理要把社会融资纳入到监管体系之内,避免银根宽松使地方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继续膨胀。当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要避免收紧银根使已有的财政金融风险全面暴露,从而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