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盘点6月宏观经济,“降息”无疑是关键词,而背后的故事更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三年半来的首次降息迎来的却是沪深股市的下跌?消费不振、内需不振的症结在哪里?楼市下一步会如何演绎?
最高可达1.51%的猛烈降息,表明当前实际GDP的下行速度超出了政府预期。政府培训从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来看,央行已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前五个月我国贷款规模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毋庸置疑,采用降息的价格型手段来降低融资成本,可以释放更多宽松的价格信号。但投资不足真正的问题并不是银行有没有钱贷,以及以什么价格贷款的问题,而是缺乏可以赢利的投资机会。目前中央陆续出台的促进民资投资的相关政策,基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寡利行业,如保障房建设领域,如果没有吸引力的利益平衡机制,政府再鼓励也不会有大起色;第二类就是垄断行业,如银行业和铁道业。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已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但为什么不见大的进展呢?我们以为主要是缺乏配套实施细则与体制改革不到位两大原因。说到底,如果要真正打破这种国企垄断的局面,必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这当然是难度最大的。
从短期效应来看,降息可以直接降低地方政府和国企的还款压力。干部培训即使央行降息了,但从银行贷款对象的优先次序来看,首选仍是国有企业,而非民企。降息前民企不贷款并不是因为贷款利息高,而是没有机会。从央行降息后贷款利率的变化来看,党建专家市场基本没有大的反应。此外,降息另外一个能效是为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从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快速获批来看,不难设想政府将再次加大马力启动投资拉动GDP,让人担忧的是,这又会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似乎被忘却,因为创新的土壤在于民企。
比较而言,现在最需要防范的是货币放水。过去五年,中国央行总资产增长119%,2011年末达到28万亿,远超美联储、欧洲央行的3万亿及3.5万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的广义货币M2则增长了146%,2011年末达到85.2万亿,且2011年M2的增量高达全球一半。为何货币膨胀经济却收缩,原因在于金融管道不畅,故打破国家银行垄断、打通民间渠道才是根本。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2012年以来已有巴西、印度、俄罗斯、越南、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国相继降息。短期来看,确实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降息并不能根治经济疲软,从日本到阿根廷,降息都不能在长期起到呵护经济的功效。最糟糕的结果是,如果长时期无法有效启动民企的创新精神和活力,降息无用后继续推出量化宽松,那就离滞胀不远了。这有日本的长时期衰退镜鉴在前。我们认为,降息后两市不涨反跌的根源,恰在于投资人对实体经济的悲观判断。
对于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在2009年至2010年的“复苏”中,收入最高的1%美国人获得了93%的收入增长量。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收入和财富向顶层集中,中产阶级被掏空,而底层日益贫穷。20多年来,我国的财富分配一直呈现哑铃型的结构,党史专家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分别占据哑铃的两端,中产阶层一直没有真正培养起来。而中产阶层恰恰是社会稳定的核心支撑力量,同时也是社会消费力最旺盛的人群。扩大内需,如果脱离这样的阶层,那必然是水中花、镜中月。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逊色,问题在于富人们的致富快车在高速路上飞奔,而大部分民众收入没有多少增长。看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CPI虽回落至3%,但食品价格上涨6.4%,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1.2%。而后者恰恰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增加民众收入有两种最基本方式,加薪与增加合理的投资机会。前者,现在来看主要是政府系统公务员以及其他体系内的人员在实现,后者是针对全体民众的,效果也更直接。但当前的问题是,民众可投资什么?
不妨来分析一下。当下拥有10万资金以下的人群基本与理财还有距离;两会精神解读拥有100万以上的人群基本上已属高收入层或社会经济顶层,他们可投资信托、PE、商业地产等。唯独10万至100万之间的人群,有限的资金使其很难承担股市高风险的投资,银行存款、债券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又很难抵消真实的通胀率,更别奢望增值了;住宅市场的限购,而且它本身也不具备投资属性;商业地产和信托的门槛基本上在100万以上;高利贷又是风险极高的投资选择。他们该怎么办?须知,这正是眼下大多数潜在中产阶层的真实情况。所以,降息最受伤的还是储户和固定收入者。
要改善他们的境遇,有两种基本选择:第一,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使储户的资金价(1618.20,-1.20,-0.07%)值得以充分体现,代价是银行体系利润进一步萎缩,国有企业经营环境难以估计;第二,提供新的投资产品,如其他国家现有的REITs,它于国于民都没有什么坏处,聚焦于商业地产的REITs与民生也无直接影响,可能也是民间资本从“围堵”转向“疏导”的理想方法。这属于增量改革,属于“小手术”,阻力相对较小。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本轮降息的关键不是降息本身,而是非对称浮动。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6.56%,降息后再打8折是5.05%,最大幅度可直降1.51个百分点。金融危机时房贷最高85折也就差不多是这个利率水平!这说明央行这次下力甚猛。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楼市受货币金融政策的影响大于所有其他政策总和,政府机构改革因此会如何?我们的判断是,住宅市场不会暴涨,但刚需客户会得到明显好处。这应该符合中央主导的大方向,住宅去投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限购令在短期内也不会退出。但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供给泡沫明显,需格外谨慎。在炒房的时代已然过去之后,能否提供既对安全性有保证,又带来稳定的超过真实通胀的合理回报的产品,这是判断我们的经济是否走向成熟、健康的标志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基本上是逼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超预期下滑未必是坏事。反腐倡廉专家无论是对国家或是民众,投资机会的放开或创造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是当下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上一篇:张茉楠:美国正走向欧洲式财政危机
下一篇:李长安:未来物价反弹动力依然强劲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