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中华学习网

新中华学习网

要专家找新中华
当前位置:新中华学习网 >> 专家观点>>孙立坚: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比暴利更让人担心

孙立坚: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比暴利更让人担心

    近日,就银行业是否存在“暴利”问题引发激烈争论。笔者不想参与这个争论,想说的是,今天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在不断积聚,即使银行业有着丰厚的“利润”,两户精神解读但也冲销不了这两年由地方债和楼市按揭贷款所造成的、日益恶化的银行资产。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

 

  一方面,根据银监会在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0412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36.34%,银行日均利润高达28.5亿元;另一组数据是2011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近7000亿元,占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1.58万亿元净利润的四成以上。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看到中央汇金公司在支持工行、建行和中行等将2011年分红比例继续下调5个百分点的决定。两会专家同时,它又在去年10月份,为了给银行业注资,大幅增持了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份。

 

  从本质上讲,中国银行(3.03,-0.01,-0.33%)业近几年“暴利”的原因,在于新增资产扩张过猛,比如银行业为了配合政府救市的行为,居然放出了10万亿元信贷。即使目前地方债和按揭贷款的扩张受到了遏制,基于前几年信贷扩张而构成的庞大资产上的“利差收入”,根本不受经济开始下滑的影响。由此,在困难经济情况下带来的银行巨大利润,就自然和其他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会专题如果我们深究银行业“资产”的质量状况和由此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那么,这点“暴利”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利润膨胀而资产质量却不断恶化的格局,监管部门率先要建立起“逆周期”的调控思路。要在事前通过强化资本充足率、风险拨备等审慎性监管的手段,抑制银行在盲目的信贷扩张中不断积累的系统性泡沫风险;还应该在繁荣时期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步伐,分散银行业务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当然,改变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现状,也是提高银行业抗衡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条件,但是,若不重视改革的最优顺序和最佳时机,就很有可能让我们看到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论坛今天我们首先要强化银行业内部的治理机制(包括高端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合理的薪酬设计等);其次,需要建立严格的“逆周期”的审慎性监管措施,避免推波助澜或乘人之危的“顺周期”监管方式(繁荣时候放松监管,萧条时候强化监管),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要素价格的改革,鼓励健康的金融创新工具;最后,在恰当的时候,向有资质的民资和外资开放中国的银行业务,提高市场竞争的程度。

 

这样的安排,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量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能够让我们在优化银行业服务过程中,使改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控制在最小范围。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