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学历: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 工作简历: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林毅夫出任世银首席经济学家将更进一步转变世银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经济面临 “三不变”与“三变”
十九大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会,它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50年分两步走,要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这样一个总体框架下,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在11月15日宁波举行的’2017宁波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称,十九大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将面临“三不变”与“三变”。
第一个不变,“是中国改革永远在路上。”
“正如十九大报告说的,走自己的道路。当然,在取得全方位的亮丽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改革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林毅夫说,2013年,在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后,先后推出了1000多个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案。但是这些改革方案的落实需要一段时间,即便这些改革方案都落实了,以后是不是改革就完成了?
“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基础不断提升,上层建筑也必须要不断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基础的提升,不断有相适应的调整、相适应的改革,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不断前进。从这点来讲,中国的改革将会永远在路上。”林毅夫指出。
第二个不变,中国增长潜力非常巨大的基本态势没有变。
2008年,我国人均GDP只是美国的21%,这个比例相当于1951年日本与美国、1967年新加坡与美国、1975年中国台湾与美国、1977年韩国与美国的差距。
“这四个经济体,利用跟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后来者优势’,取得了经济快速增长。”林毅夫认为,这种“后来者优势”,就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发明新技术、新产业来提高生产劳动率,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直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产业来迅速缩小差距。
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平均是8.3%。林毅夫判断,中国在未来十年,仍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还有8%的潜力可继续挖掘。
第三个不变,是中美两国合作共赢仍然是主基调。
维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关系,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外部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跟美国的关系。中美之间到底能不能维持一个基本和谐稳定的态势,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
“但最终决定两国关系的最重要因素还是经济。”林毅夫说,中美代表不同的产业水平,中国有优势的产业但附加值比较低,美国产业附加值高、资本技术比较密集。对美国来讲,一方面是技术不断进步,第二方面必须要不断扩大市场,能够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它的价值。“2008年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从美国经济来说,如果没有中国这样扩张的市场,其经济态势会很差,其就业水平会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的经济应该是互补的、共赢的,而不是竞争的。”
林毅夫认为,中美关系可以用一句唐诗来形容,“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国际影响交叉变化的过程中,那些矛盾是不能避免的,但只要我们保持自己的定力,继续发展经济,我相信这会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以上三个不变,在林毅夫看来,无论是过去的“站起来”,现在的“富起来”,还是未来的“强起来”,都是中国基本不变的国情。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