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伟专家介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研究员;参与《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江泽民思想年编》、李鹏《论宏观经济》、《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等文献集的编辑工作。
再一次扬帆远行——从新时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站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制高点,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发出的伟大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才得以找到的。自从1956年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这些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条件。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走过不少弯路,付出过不少代价。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奋力开拓创新,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从1978年到2017年,经过近40年几代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的接续奋斗,改革大潮汇聚成时代洪流,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确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最基本的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和量变积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和我们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能否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如何深刻认识这个变化呢?
第一,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也就是说,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并没有改变,必须继续牢牢坚持。
第二,必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体现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再是相对简单的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看那样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是更加多层次、多样化。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要满足这些丰富多彩的需要,就要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更加切实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大大区别于“落后的社会生产”,作为经济实力世界第二大的国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不能简单地以“落后”来概括了,但总量发展起来后确实面临着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三,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提出和推进重大战略任务的现实依据,也是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我们要在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义深远。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奋斗进程看,它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人类文明演变进程看,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彰显,这对于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新宣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阐释,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都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出发的。
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全部奋斗历史的精辟概括。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写满了屈辱和苦难,可谓长夜难明赤县天,风雨如磐暗故园。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救国救亡之路,“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直到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科学真理,直到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中国历史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问题才找到了根本解决的出路,正所谓“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面对黑暗发出了“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誓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豪迈地宣布:“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通用性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程不久,也铿锵有力地告诉世界:“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并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之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的正义事业。”
90多年风雨兼程,90多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奇迹,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实现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
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得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面对成就和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存在的不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保持着高度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他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使命。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更是使命党,这是很有见地的认识。使命呼唤担当,使命驱动奋斗,使命点燃激情。不让初心褪色,不负新的使命,以新气象新作为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善于在我国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根据客观实际和国内外条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目标,引领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拓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新论断,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新征程。
这个新征程,首先是目标新。我们回想一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最先提出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959~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此后很长时间里,“四个现代化”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但究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叫现代化,并不是很明确。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对中国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刻思考,相继提出了“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等新思路,到1987年8月,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他说:“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根据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作了阐释,指出:“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未来作了这样的展望:“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强国”,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加高远的抱负、更加饱满的自信、更加坚毅的决心。
这个新征程,其次是路径新。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个目标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对未来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路径,又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规划,用两个1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15年,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设想的“三步走”战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把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到2035年,实际上是提前了15年。第二个15年,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两步走”战略,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形势,体现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后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超越了原来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既定目标,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谋划能力和使命担当意识。
这个新征程,第三是内涵新。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不仅给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还浓墨重彩地擘画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蓝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两段对未来的描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继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内涵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
新的时代,孕育新的思想创新飞跃。
新的使命,需要新的思想凝聚力量。
新的征程,亟盼新的思想引领航向。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历史贡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作了14个方面的概括——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14条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仰赖于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掌舵领航。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我党领袖,是在重大国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迎着朝阳,满怀希望,我们再一次扬帆远行。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梦想成真。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