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李海青,男,1978年1月生,山东滨州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改革问题研究。先后出版《法的信仰——一种政治哲学的分析》、《权利与社会和谐》、《公民、权利与正义:政治哲学基本范畴研究》、《改革攻坚阶段的利益冲突与整合》、《当代中国改革路向》、《民主:权利的缰绳》、《〈共产党宣言〉导读》等专著7部,在《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20余篇。所发表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转摘。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2010年获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拔尖人才与中央党校强校人才。
李海青:“四个自信”的支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具有领导特质,这是构成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基础性条件。党的领导、政党自信是“四个自信”背后的一个根本支撑。
【摘要】为迎接十九大的到来,中国网联合权威智库推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系列圆桌论坛,在近期举办的论坛四“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与主题——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青教授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的领导特质,指出这是构成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基础性条件,强调党的领导、政党自信是“四个自信”背后的一个根本支撑。
“四个自信”的五点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有以下五点依据:
第一、之所以讲“四个自信”,首先是因为有一个成熟的政党的领导,这是至关重要的。从实际来看,党的领导、政党自信是“四个自信”背后的根本支撑。一个政党不自信,没有信心与能力,绝对提不出这“四个自信”。随着执政水平、领导能力不断提升,政党愈益自信,这是一个关键因素,是要把握的一个核心的东西。
第二、之所以谈“四个自信”,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基本纲领不断的健全完善,逐步地系统化,并且针对中国现实实际,切实发挥有效指导作用。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指导思想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各种政策不断创新,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这是一个优点和优势。概言之,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经验和纲领既保持稳定,同时在很多方面又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完善,稳定与发展相统一、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相统一。
第三、之所以强调“四个自信”,是因为将近四十年时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极其辉煌,非常巨大。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时间,中国的发展成就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讲是毫不过分的。一个超过十多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保持政治社会的基本稳定,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到今天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确确实实这个成就是非常辉煌的。没有成就怎么自信呢?这是一个现实基础,基于成就而自信。
第四、之所以强调“四个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78年以来,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自己探索、开辟、创新、发展的。换言之,这条道路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是内生的,具有内生性,而不是外部强加给我们的,不是我们盲目移植、照抄照搬的。这非常的重要。
第五、之所以具有“四个自信”,是因为在今天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大原则完全正确,内涵具有科学性。自1978年开辟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到今天已具有了较为完整科学的内涵规定。这就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以上内涵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目标与路径、结果与过程的辩证统一,是在具体的、历史的复杂现实性基础上实现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我们应该具有自信。横向比较也好,纵向比较也好,都应该具有自信,而不宜妄自菲薄。当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不能无视与忽视,必须要认真应对解决,但成就之伟大、理论之科学、道路之正确也是不能否认的,这一点应该非常清楚。如果现在连起码的自信都没有,以后的问题与挑战怎么有勇气、有底气、有锐气去解决、去应对?这种勇气、底气、锐气是很重要的。干什么事儿没有勇气、底气、锐气不行,改革也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五大领导特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一个将近百年的政党如此有生命力,有活力,在这方面是有很多宝贵经验需要去认识、去总结的。实际上,这和我们党的特质有内在关系。从根本意义上讲,区别于某些主要为了选举而存在的西方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其所关注的不仅是民众当下的利益诉求与现实的问题,同时还具有长远的历史使命与宏伟的目标蓝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有使命的,担负使命的。
这样一个使命型政党,有以下五个特点,构成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基础性条件。
第一、明确的使命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力量就是要担负使命。从近的来讲,有“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远了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使命意识非常强,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使命而存在。这是第一个特点,强调使命。
第二、把握规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是一种规律认识。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直到今天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是强调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包括具体领域的规律等等。要实现使命就要认识使命、了解使命,这就需要把握规律,规律不把握怎么去改变社会呢!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非常典型的话语表述方式。
第三、强调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依靠力量,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伟大使命与宏伟蓝图,所以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践行群众路线。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是一种生死伦理:通过党员的奋斗乃至牺牲,来实现群众的利益;为了实现群众的利益,牺牲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毛主席的“老三篇”大家都知道,两篇是悼词,纪念人的,纪念白求恩、张思德。共产党人即使为人民牺牲了,也死得其所。这种认识、这种关系不得了,这样的话群众怎么会不认同你、支持你、拥护你呢?这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这种生死伦理需要深入研究,所谓血肉关系、鱼水深情不过是这种生死伦理的形象表述而已。
第四、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调动全党的智慧、汇集共识。集中是什么意思呢?强调纪律,强调统一,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任务一旦部署,目标一旦决定,全党的力量都集中到任务目标的实现上去,共同努力、共同奋斗。这种驱动机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如此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党员的党性修养。从建党以来到今天,一直讲党性修养,提高认识,自律、自省、自觉,这方面的作用也不得了。
综合以上,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承担使命、把握规律,联系群众、民主集中、党性修养,这是一个成体系的、比较完善的治党乃至治国的思路框架。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