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就
经济结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这一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上,今年也没有例外,在今年的这次会议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又被列为明年主要任务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要与之直接挂钩外,还专门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和“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经济结构如确有问题,当然需要解决,但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经济结构问题,或者说经济结构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进而才能探讨究竟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经济结构”问题
经济结构本来不是“问题”,正是人为地干预经济,才使经济结构成为问题。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都是由不同的阶段构成的,这些不同的生产阶段构成生产结构,它是经济结构的主要构成。正常的生产结构与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一致,生产结构可能超前于消费者的需求,也可能滞后于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社会会有短期的浪费等现象出现,但不会很严重,一些失衡是正常的,并称之为“问题”。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经济结构会成为“问题”呢?我们认为当结构的自发调整受到阻碍的时候,经济结构就扭曲了,也就成为问题了。这就是说,经济结构的问题,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结构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干预导致的信贷扩张,信贷扩张向企业家传递了错误的信号,使企业家在一些本来无利可图的项目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其结果是部分产品因企业家的错误投资而严重过剩。如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那么经济结构扭曲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的经济结构问题,它的直接原因正是政府干预。2008年为应对次贷危机而实施的宽松的信贷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泛滥,物价飞涨。信贷扩张导致的价格上涨和需求增加导致的价格上涨完全不同,它产生的利润机会完全是虚假的,它诱惑企业家将资源配置到错误领域,一个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领域,根据我们的定义,这就意味着经济结构的扭曲。
但遗憾的是,我们有关部门没有理解经济结构问题的实质,把经济结构问题视为“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所以总是强调“产业升级”,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技术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在这方面国家投入巨额的科研经费,高校、科研院所也相应地做了无数的课题研究,花了不少纳税人的钱。但是这些研究没有什么效果,也不可能会有什么效果,因为他们犯了一个认识论上的根本错误:技术越先进的结构,就是好的结构。而如我们前面已经指出的,判断经济结构好坏的,不是技术水平高低,而是能否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发现的,经济结构也就是企业家行动的产物,它的合理水平不可能由技术水平确定,人为地改变一个社会的技术结构也是危险的,它可能使消费者本来该得到的满足得不到满足,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却大量地浪费资源,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最近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投资的普遍过剩,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各国政府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手段,给生产企业大量补贴,最终导致这一领域的生产过剩。这很有讽刺意味,因为政府推动新能源的动机是优化经济结构,而其结果却是恶化了经济结构。
我们比较这两个不同意义上的经济结构问题,想说明的是,不能把后者看做是经济结构问题,换句话说,真正的经济结构问题不是“技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政府干预导致不同生产阶段构成的生产结构与潜在需求不一致。在我们不能把没有干预情况下的生产结构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宏观调控总催生新问题
在这一次欧债危机中,政府没有像上次应对美国次级债引起的危机一样,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采取了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对房地产继续实施限购等行政调控手段。这说明政府意识到了上次干预产生的经济结构问题,这是好事。在一个相对偏紧的环境中,虚假的利润机会相对较少,这也会促使企业家去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这对改善经济结构也是有利的。
但是,上次宏观调控产生的经济结构问题,这次用另外一种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就能解决吗?我们认为不能。宏观调控的效应往往是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比如2008年的经济刺激政策避免了暂时的衰退,但产生了通胀,同样地,最近这一次为抑制通胀,应对欧债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也会产生另外的问题,至于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及它们的严重程度现在都是无法预测的。另外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不同的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之间是相互打架的,比如一方面要保增长,另一方面要抑制通胀,相互冲突的目标大大地降低了使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解决经济结构问题的可能性。如不能用宏观调控的办法,那么该用什么办法呢?答案是通过制度变革,彻底消除政府干预经济结构的可能性。
制度变革才能解决经济结构问题
经济结构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存在不合理的制度,宏观调控是政府利用这种制度实现自己的目的,它不是根本性的原因,它只是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的表现,如宏观调控的力度比较大,那么这种制度的问题暴露得就越充分。比如作为经济结构扭曲的重要原因之一的“信贷扩张”,从根本上说是货币和银行制度的问题,政府实施从紧(稳健)的信贷政策后,是否就解决了原来宽松政策产生的经济结构扭曲问题呢?没有,要注意从紧的货币政策也许会暂时地抑制了物价,也就是大众说的通胀,但它并没有改变经济结构扭曲的事实。这是因为,只要那种货币制度和银行制度仍然存在,就意味着一直不可能产生一个正确的信号,以指引企业家的行动,就是说,即便政府紧缩了信贷,企业家获得的仍然是一个错误的信号。
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依靠市场的引导实现的,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市场的经济结构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经济结构问题就是市场本身的问题,阻碍了市场的自发调整,也就是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僵化,一般来说是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的,而市场竞争不充分归根结底是存在不合理的制度。我们看到日本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结构调整非常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主银行”制度下,银行体系受政府保护,不受破产的威胁,此外,日本的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形成密切的共同体,这样,经营不善的企业有了银行的资金支持就保留了下来,这样就不能实现优胜劣汰,在缺乏竞争机制的情况下,经济结构的调整自然缓慢。我们国家的政府、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和日本的情况非常相似,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相比日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政府不仅保护国有银行,也保护国有企业,当竞争被排除时,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就难以进行了。
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的思路,虽然语焉不详,但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央认识到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要借助市场的力量,我们希望今后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具体的行动上都能有更大的突破。
作者系青年经济学家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