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稳”是“进”的基础,为“进”创造基本条件和良好环境。我们要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011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粮食丰收,工业增长态势良好,服务业发展加快,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就业人数增加超过预期,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较快,物价上涨幅度趋缓,经济态势总体良好。2012年,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们要认真分析、正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主动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与2008年非常相似,因此,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防止出现经济硬着陆和二次探底。但是,如果对经济形势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与2008年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很大不同。
相似之处有三点:一是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美国经济恢复乏力,日本经济复苏受阻,欧洲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主要发展中大国面临通胀压力。这些问题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尤其会对我国扩大出口带来重重困难。二是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了下滑。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10.4%。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下滑,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三是宏观经济政策都是由偏松转向偏紧。2008年上半年,为应对经济增长偏快,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去年四季度,我国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减少了财政赤字;今年,央行连续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三次提高银行基准利率,收紧了银根。
同时应看到,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2008年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美国经济恢复乏力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并不是新问题。有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研究早已表明,历史上发生的经济方面的危机一般都会持续数年,有的甚至长达10余年才有可能调整过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虽然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出现的新问题,但它与美国金融危机向世界传播有关,而且形成原因很复杂,涉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问题,解决起来需要很长时间,必然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这是我们要高度关注的。其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大幅度下降。2008年以前的几年,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在2—3个百分点,2009年下降到负3.9个百分点,2010年也只有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为负0.1个百分点。换句话说,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拉动的,出口增幅下降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不大可能超过2009年。再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幅度不大,仍在合理区间。从年度看,去年我国经济增速为10.4%,如果今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9.2%左右,只比去年回落1.2个百分点;从季度看,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9.1%—9.8%之间,仍在合理区间。许多国内外机构预测,明年我国经济仍可保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很高的速度。最后,社会对国际经济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思想准备比过去要充分得多,企业不会像2008—2009年那样被动,国家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经验更加丰富,采取的措施会更加得当。
2012年,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不仅与2009年前后有很大不同,而且与2011年相比也有较大变化。2011年经济增速高,我们面临的主要是物价上涨过快的压力,因此,抑制通胀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2012年,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我们既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继续抑制通胀。同时,要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比较合理的区间。应着力使经济增长速度在适度回落中逐步趋稳,为深化改革、治理通胀、进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也会使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更加尖锐,不利于深化改革,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刺激和扩大居民消费。我国有13亿多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近些年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大体保持在13%左右,对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前10个月,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只增长11.2%,低于正常年份的增长速度。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2011年前10个月,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只增长7.8%,低于GDP的增速,更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速;农民现金纯收入增长虽然达到13.6%,但他们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对消费的拉动力有限。二是汽车等大件产品销售处于调整期,增速放缓;商品房销售量大幅度下降,与之相关的家具、装修材料等销售量下降。因此,刺激和扩大居民消费,最根本的措施是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同时,应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负担,实施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使居民消费稳定增长。
稳定投资增长速度。2011年前10个月,我国城镇投资增速达到24.9%,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消费扩大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见到明显成效;今年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弱,明年世界经济仍将低迷,出口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以来的一些建设项目还没有完成,需要继续投入;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还需要上一些新项目。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还须稳定投资增长速度,特别是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努力扩大出口。2011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速达到24.3%,这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但由于出口只增长22.0%,低于26.9%的进口增速,贸易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比去年下降。2012年,应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扩大出口。增加一般贸易的比重,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积极应对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011年,中央把治理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物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抑制。但也应看到,治理通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运行。2011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会高于5.0%。2011年7月份以后物价的回落,除了宏观调控的作用,也有翘尾因素的影响。目前造成通胀的一些基本因素仍然存在,治理通胀、稳定物价仍然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农业基础不牢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低;我国人口多,对农、畜产品的需求旺盛,农、畜产品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价格必然呈上升趋势;如遇大的自然灾害,这种供需矛盾就会更加突出,价格上涨也会加快;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仍是推高农、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二是成本上升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国家既定的大政策,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劳动人口增速的下降,职工工资必然呈上升趋势;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不合理价格关系,也会增加部分企业的产品成本;2011年,受宏观调控暂缓涨价的部分商品和服务,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2012年可能进行调价,增加新的涨价因素。
三是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原油、铁矿石、粮食、油料、棉花等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波动,有可能推高国内商品价格。
当前我国物价总水平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比较起来看,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受供求关系影响要大一些,CPI受成本上升因素影响要大一些。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企业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减少,加之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企业之间竞争激烈,PPI总水平的下降较容易些,也会先于CPI下降;CPI受成本上升因素影响要大一些,而且粮食等产品需求是刚性需求,对CPI上涨的控制难度要大一些。CPI上涨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绝不能掉以轻心。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2011年,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实际执行看,与2009年和2010年相比是适度从紧,特别是货币政策。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不要进行大的调整是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综合判断形势,还是应该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财政政策看,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时期,许多民生问题又急需解决,同时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没有超过3%,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有需要,也有条件,但应严格控制赤字规模和债务余额规模,特别是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管,反对搞形象工程,反对铺张浪费,避免出现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同时,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多发挥财政政策在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应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措施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从货币政策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本身就比较中性,关键在于实际操作时的走向。针对物价上涨过快趋势得到初步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合理区间,货币政策在操作层面可以适度放松,加强预调微调。同时,应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效利用利率、汇率杠杆对经济进行调节。金融管理部门出台货币政策和进行监管时,既应考虑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又应处理好储户、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损害储户和工商企业的利益,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以稳为主。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8%—9%之间,通货膨胀率降到4%左右,宏观经济政策就应该保持中性。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