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和对思政课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办好。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事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遵循。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着力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强化思想价值引领
思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征。增强思想性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什么是思想性?如何增强思想性呢?
(一)何为思想性
何为思想性?这要回到思政课的“初心”。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归根到底也是要培养人的,这就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从两个方面来看思政课的思想性是如何体现的。
首先,从党和国家的层面来看,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是一个关涉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校教育不是培养抽象的人,也不是培养一般意义上的世界公民,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学校办学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要克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模糊的教学理念。
具体来讲,一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是引导学生坚持“四为服务”,即:引导学生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旁观者,更不是培养反对者,决不应该是培养“掘墓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三是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现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就是与新时代同行,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贡献者。在这方面,我们着力在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奋斗精神方面下足功夫,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其次,从学生的层面来看,思政课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被学生所接受,不仅要从教育这个愿望出发,还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要将满足国家需求和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与学生的“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统一起来。因此,从学生受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期待,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我们知道,学校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不同的比喻来说明这一阶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比喻为“小麦灌浆期”。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青年成长这个关键期的时候用了一个比喻是“拔节孕穗期”。可见,这个阶段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我记得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人生成功与否,往往和一个人的选择连在一起。有时选择看起来好像是很随意的,有时也可能并不那么强烈地体现出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人生重要关头的选择所体现的恰恰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与错,直接关系到我们选择道路的对与错。因此,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产生长久影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生的看家本领,从而为一生的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
在这方面我们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关系,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去思想化,它不是单纯的知识课,不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化,而要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为了提高听课率、抬头率而盲目追求趣味性、娱乐性,脱离思想的趣味和娱乐容易滑向低俗化、庸俗化。价值目标的实现,一定要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离开了价值引导的知识传授,就会失去方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决不能仅仅变成单一的知识传授。同样,离开了知识传授的价值引领,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遵循的是先理解后信仰,而不是先信仰后理解。只有理解基础上的信仰,才是科学的信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学真懂是基础,真信真行才是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道与授业是一体的,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传道的基本前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视野要广,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真知真懂到真信真行。
二是要正确处理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系,要强化释疑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大学生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念进行辨析、甄别、过滤、净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因此,在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系,本质上是立和破的关系。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来就不是在一个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内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巨大挑战,仍然受到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干扰。比如,一段时间以来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和思潮对青年就产生了影响。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而伴随他们成长的还有许多困惑,包括思想的困惑。所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困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在比较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真理总是在比较当中来确立的,要立就必须破。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理直气壮地讲清楚正确的观点,又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敢于亮剑,善于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批判,引导学生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批判,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做到以理服人
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增强理论性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以理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的课程,其任务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教师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要在回答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上下功夫,以彻底的理论性做到以理服人。
为什么现在我们非常强调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第一,要克服目前课程教学中表面化、浅薄化的现象。第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与课程目标的需要是连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体现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较于中小学的课程应该更重视课程的理论性,更多地讲出课程的理论味道。思想性、政治性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理论性基础上的。从内容方面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理论性和科学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讲清讲透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另一方面,理论性也与课程目标连在一起。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归根到底还以科学理论来培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应该是让有理论的人来讲理论。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呢?
一是理论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第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立场,也就是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学生真信所教授的理论,首先老师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理论是真信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高度的自觉。第二,要有高深的理论水平。当然,提升理论素养和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同时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魅力,给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强大的学理性支撑。同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要加强对经典的学习,通过经典的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来提高理论素养。
二是正确处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第一,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堂课,防止以任何一种方式来弱化替代课堂理论教学的倾向。在课堂的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防止专题化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碎片化,从而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清,有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增强理论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价值。
这些年,为了破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这一难题,清华大学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老师就采取了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方式来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让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课前的社会调研。教师在开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在家乡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开学第一周学生提交调研报告。然后,教师在学生课前调研的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并围绕理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到第三个阶段,让学生再回到社会大课堂,与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思考。这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极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教师深入到我们基层去了解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真正了解我们的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从而提高理论阐释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采取一些措施,让老师到基层去挂职锻炼,从而不断提升理论的解释力。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课,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就要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
一是提升教师的人格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能让学生亲近?首先,教师对所传的道、所讲的理要有坚定的信仰。打铁必须自身硬。教师要让学生真信真懂真学真用,首先得自己真信真懂真教真用。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内容不信,再科学的知识、再完美的理论、再深刻的思想也无法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信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自信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风范。德高为师,立德才能树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以高尚的道德风范感染学生。因此,我们要强化师德考核,使教师成为道德的楷模。另外,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本质,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只有真心关爱学生、为了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学生、呵护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师、敬师,才能通过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提升话语的亲和力。当代大学生喜欢独立观察和思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说教式的教育难以对他们产生亲和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论抽象难懂、刻板教条、缺乏内容的亲和力,怎么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呢?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不能居高临下,要放下身段、下大力气研究熟悉学生的话语表达,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避免学术化、教条化、宏大叙事的说教模式。同时,要创新理论话语表达,真正做到理论接地气,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
三是提升手段方法的亲和力。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教室“一言堂”“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使教学手段方法更好满足学生的期待。当前,要增强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的亲和力,就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多是网络的“原住民”,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赢得互联网就赢得了学生,丢掉互联网就丢掉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平台,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近几年,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以慕课为基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它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简便性。教学手段方式与青年学生学习方式有机连通起来了,容易受到学生欢迎。
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让学生的疑惑成为教学的重点
针对性不强,实际上是没有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在任何一个课程教学中都存在,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教什么、学什么”,这是教学内容上的“教”与“学”的矛盾。在一些课堂上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没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教师讲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于讲自己熟悉的、擅长的东西,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往往会不自觉地一带而过。这种情况导致教师愿意讲的和学生希望听的不一致。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力争使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需要结合得更好。
其次,“怎么教、怎么学”,这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教”与“学”的矛盾。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有所启发,也可以讲得很生动,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同样不利于教师主体性、主导性的发挥,教师实际上是处于“被教学”的状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由“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
如何切实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我想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意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与其他课程比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强调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近些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敦促、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统一性的要求得到了强化和落实,课堂教学更加规范了,这些都夯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地各校情况不一样,教师学生也不尽相同。实践证明,“千校一面,万人一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态很难达到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激发各地各校以及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要将统一的教材变成个性化、差异化的教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最近几年,清华大学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因材施教,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大学里,专业是学生的重要身份标识,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的放矢,这样的思政课教学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教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面对机械系学生时,就结合近现代中国工业史;面对水利系学生时,就结合中国近代水利史;面对新闻系学生时,就结合中国近现代新闻媒体发展史。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些年来,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老师针对美术学院的专业学生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每年教师组织美术学院两百多名本科生结合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的学习进行艺术创作。两百多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认真研读、思考,共创作出两百余件雕塑、绘画、书法、剪纸、陶瓷、多媒体设计等艺术作品。一幅幅作品,从不同的视角用艺术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当代大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要正确处理灌输性和启发性的关系,实施研究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自发生成,需要有意识地从外部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此,教师的理论灌输、理论传授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无法替代的。但理论灌输不能“满堂灌”,“满堂灌”在某种意义上容易变成一种硬灌输、强灌输,这种灌输方式对学生接受理论有一定帮助,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因此也就很难将理论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硬灌输、强灌输变成软灌输,也就是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将学与问、学与研有机结合起来,更多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理念。清华大学近些年在一些课堂上开展的研究型教学,以重大的关键性的核心性的问题作为这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将整个课堂教学串联起来,课堂教学围绕着重大的关键核心问题展开,老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气氛中,就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共同得出科学结论。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又调动了教师的教的积极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既解放和发展了教师教的能力,也解放和发展了学生的学的能力。只有这两种能力都充分发展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就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们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时,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讲话的精神落地落实落细落小,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落实到每一位教师那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更大的促进。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更大的作为,要把思政课真正上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使得思政课的“金课”、标杆课越来越多,使得学生获得感越来越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