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常常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调研和讲演,发现当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都在反映融资困难。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像金融危机时出现接二连三的破产现象。在调研中我们又发现,当地的民间金融今天变得异常活跃,现在月息5分、6分(年化利率60%左右)的贷款已成为民间金融市场的一般行情。
是什么内在的原因导致近来中国大地频频出现这种中国式的“钱荒”现象呢?我想今天这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激烈角逐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它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年来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利用自己超越监管的“衍生品创新”的能力,绑架了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从而导致复活的金融资本因为实体经济的低迷状况而没有去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作出贡献,反而纷纷来争抢今天本属于产业资本生存的领地:比如,大宗商品和农产品(14.87,0.00,0.00%)市场。
其次,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从过去以民营企业出口导向为主的投资方式变成了以地方城市化建设为主的投资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取得了防止经济硬着陆的丰硕成果,却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后遗症:一些国企将可观的资金投向了高收益高风险的领域,造成这些市场流动性泛滥的后果。
再次,今天广大遭遇“钱荒”的中小企业,从事的行业也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控制的三高一低行业。本来我们都期待他们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产业升级优势,但事后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两种不同的“尴尬”:
一是很早就放弃实业,拿着低息贷款去追逐高收益的楼市投资、大宗商品等等,带来这些行业的商品价格急剧膨胀的效果。二是那些一开始“心不活”的中小企业,吃过去的老底在等待产业春天的到来。不过,现在高利贷市场旺盛的资金需求却吸引了这批剩下来的企业老板,也开始投入到民间高利贷市场。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上一篇:钮文新:日本债务泡沫将引爆
下一篇:史晨昱:中国货币调控方式再次重构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