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英国议会下院高票否决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后,梅在21日公布了脱欧“B计划”,却被指责是“换汤不换药”。
距离既定“脱欧”最后期限(3月29日)只剩两个多月,英国“脱欧”前景依旧成谜。英国为什么“脱欧”?“脱欧”之路为何举步维艰?未来最有可能的走向是什么?
溯源:为什么脱欧?
2016年,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取得了令人惊愕的结果——“脱欧”,因与个人执政理念和公投预期相左,时任首相卡梅伦当即宣布辞职。现任首相特雷莎·梅接手开始了“脱欧”历程,并被冠以“脱欧首相”称号。然而,成也“脱欧”,败也“脱欧”,特雷莎·梅首相的日子并不好过。同时,英国人民也在“脱欧”公投后,战战兢兢、起起伏伏度过了三年,至今“脱欧”之路仍然迷茫。
客观看待“脱欧”,英国人民的选择有合理成分,他们想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独立自主的边境管控以及与他国自主签订贸易协议的权利。欧盟成员国之间是没有边界的,主张国家之间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流动四大自由,并且各成员国要缴纳会费,以转移支付方式向落后国家或财政危机国家纾困,对外经贸则以欧盟身份统一制定双边或多边协定。许多英国人认为,一些中东欧国家居民以及借道欧盟身份进入英国的难民,挤占了英国的就业岗位,而且英国每年缴纳大量会费支援一些不遵守财务纪律的南欧国家,这些都是不公平的。并且,“脱欧”后英国可以独立自主地与美国、英联邦国家、日本、中国等签订更加适合英国的贸易协定,打造“全球化英国”。所以,总的来说,英国人选择“脱欧”,最看重的其实就是限制边境移民和自主贸易权利。
作为“脱欧首相”,特雷莎·梅一直践行尊重公投决定,一心一意“脱欧”,主张绝不二次公投。按照期限,2019年3月29日,英国要与欧盟达成“分手协议”。程序上,先由英国政府与欧盟进行多轮磋商,然后英国政府提出方案,之后交由欧盟表决,最后由英国议会表决生效。
回顾历程看,每一步都十分艰难。欧盟十分强势,出现明显的“欧强英弱”格局,英方提出与欧盟之间贸易自由但人员设界等主张均被欧方认定为挑挑拣拣的“摘樱桃”举动,英国原本作为成员国时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不能借“脱欧”摆脱义务而仍享受权利。这被外界认为是欧盟为了维持团结而做出的必然立场,否则会引发他国效仿。因此,最终在磕磕绊绊、多次更换“脱欧”大臣后,英国政府终于在去年8月拿出了契克斯方案。该方案一经曝光即引发英国全民轰动,协议的争议较多,被认为并没有真的“脱欧”,而是成了欧盟的“附属国”。今年1月,英国议会正式对该方案进行表决,支持票为202票,反对票为432票,以高达230票的差距被否决,成为英国政治历史上现任政府遭遇的最大议会惨败。
困局:爱尔兰边境问题难解
由于涉及历史和政治原因,英国“脱欧”存在一大先天的困局。历史上,爱尔兰和北爱尔兰是同一民族和国家,英国入侵后成为英国的一部分,后来南部爱尔兰独立,而北部爱尔兰仍留在英国,但一直存在独立运动。为稳定北爱尔兰,英国承诺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不设边界,鼓励两地人民交流融通。然而,英国“脱欧”意味着,北爱尔兰作为英国的一部分也将“脱欧”,而爱尔兰作为欧盟成员国留在欧盟,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边界。如果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没有边界,那么英国与欧盟之间就没有了边界,“脱欧”就成了空话。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英国政府,英国曾提议在爱尔兰与欧盟之间划定边界,被欧盟和爱尔兰狠狠拒绝。英国还提议通过技术手段在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设立无形边界,不需要物理检查,只需要摄像头扫描和人工智能技术后台处理即可,但是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最终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方案是,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尔兰之间设立边界,也就是说在英国内部出现了“硬边界”,被称为分裂国家的举动。特雷莎·梅首相坚称,这是英国可以取得的最务实最好的方案了。
同时,为了缓解在国内设立边界的冲击,“脱欧”协议还规定了“兜底方案”,即英国在2020年过渡期结束之后,如果英国和欧盟之间还谈不出一个替代方案,那么英国继续留在欧盟单一市场,而且只有在英国和欧盟谈出一个新的协议后,才能用新的协议替代“兜底协议”。也就是说,英国很可能无期限地永久留在欧盟单一市场,这意味着英国仍然要遵守欧盟的相关法律规则,同时又失去了欧盟成员国享有的规则制定权。
21日,梅首相在议会发布了脱欧“B计划”,意在寻求与爱尔兰订立双边条约,以删除原方案中最受争议的“兜底协议”,但爱尔兰多名官员均表示不与英国进行双边谈判,只在欧盟框架下与英国进行多边谈判。将球踢给爱尔兰只是“捏软柿子”的缓兵之计,不会真正解决北爱边界问题,因为爱尔兰不可能退出欧盟,也就不可能在爱尔兰与欧盟之间设立边界,英国与欧盟之间或者不设边界或者边界只能在英国国内。
综述,由于北爱尔兰边界问题,目前的“脱欧”协议在管控人员流动和自主贸易权利两个问题上都踩到了“脱欧”的红线,被认为是“软脱欧”。
走向:软脱欧在左硬脱欧在右
“脱欧”影响因素众多,形势复杂多变,未来有多种可能:二次公投、“软脱欧”、“硬脱欧”。
第一,二次公投。据英国媒体调查,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倾向于留欧。随着"脱欧"临近,英国医疗护工等各方面劳动力短缺,居民生活受到影响,2016年公投选择”脱欧”的一些人开始后悔。所以,如果二次公投,预计留欧可能大比例胜出。然而,二次公投的可能性不大,英国有严格的民主程序,不执行全民公投将是对全体人民公民权力的“亵渎”,也是西方民主的耻辱。尽管英国政界会回应善变的民意,但在法理和程序上尚没有二次公投的相关依据。而从当政者来看,特雷莎·梅首相以“脱欧首相”自居,其执政基调“脱欧是人民的意愿”必须被执行。这表现出了她的“铁娘子”风格,赢得了一些人的支持,但同时也断了自己后路,无法就形势变化而灵活应变。因此,二次公投和不“脱欧”只有在特雷莎·梅下台时才会出现,且即便其他人当首相也面临程序正义问题而基本不会选择这个选项,故其概率极低。
第二,“软脱欧”。“软脱欧”的意思是,程序上“脱欧”,但实际上仍留在欧盟单一市场。这个选项是最务实的选择,这意味着英国没能得到本打算通过“脱欧”带来的边界管制等好处,但避免了“无协议脱欧”带来的负面冲击。这一协议受到一些留欧派、工商界和越来越多民众支持。为了获得更多议员支持,梅只能更加软化或硬化现有方案,而限于欧盟的强硬态度,硬化之路走不通,只能进一步软化现有方案,以获得更多留欧派的支持。一直软到北爱尔兰边界问题不再是问题,比如一直留在单一市场的话就不需要考虑边界了。如果软化后的方案,仍然得不到支持,特雷莎·梅将面临反对党工党的再次不信任投票。如此反复下去,转机有三个:特雷莎·梅协议软到被议会通过;特雷莎·梅主动辞职,以博取同情,赢得议会通过;特雷莎·梅被工党赶下台,工党领袖科尔宾上台,科尔宾继续软化方案,议会通过。
第三,“硬脱欧”。英国工商界和议会都不希望“硬脱欧”,工商界多次向政府发函表明态度,议会则要求政府明确作出不能“硬脱欧”的承诺。但英国政府坚决表示,“无协议脱欧”准备是为了更好的“脱欧”,不排除无协议的可能。从英国议会各党派的纷争来看,目前还不存在任何一项足以服众的“脱欧”方案,所以特雷莎·梅协议在修补后仍可能不被通过,毕竟时间在一点点划过。因此,英国政界无序的争拗,可能使得“脱欧”朝着无协议演变。
最后,谈一下英国政局。许多媒体在讨论特雷莎·梅被赶下台、二次大选等问题,但其实特雷莎·梅地位稳固,特雷莎·梅近期先后受到执政党保守党党内对其个人、反对党工党对整个政府的不信任投票,特雷莎·梅都险胜。而根据保守党相关规定,不信任投票失败后一年内不能再次发起不信任投票,这表明特雷莎·梅在2019年内不会受到来自党内的直接挑战。由于反对党工党在议会人数不足半数,面对外敌时保守党会选择团结守护特雷莎·梅首相及整个内阁班底,故反对党要想成功只能联合北爱尔兰民主联盟党(DUP)在议会上向梅发难,但目前看DUP对梅还有较大信心。所以,特雷莎·梅下台只有两种可能,特雷莎·梅自己辞职或DUP反水。结合上面的分析,英国政局和“脱欧”交织起来共四种可能:特雷莎·梅(多次)提出软化方案后通过;特雷莎·梅策略性辞职赢得方案通过;特雷莎·梅主动辞职或被赶下台后新首相提出软化方案或二次公投;特雷莎·梅一直留任最后出现“硬脱欧”。
综上,由于欧盟立场强硬,截止时间上也已不足以谈出较大改动的新方案,更重要的是北爱边界不存在理想的解决方案,因此英国已经无法达成当初公投时设想的“脱欧”景象。英国最好的结果就是“软脱欧”,白白折腾一番后事实上仍留在欧盟但失去欧盟内部的决策权等部分权利。最差的结果就是磕磕绊绊、不知不觉走向“硬脱欧”。最梦幻的结局就是二次公投。从概率上看,三者依次递减。而对于欧盟,结果都不会太差。也许欧盟早就看穿了这一切,坚决不妥协,胁迫英国“软脱欧”或二次公投,每次提到二次公投或留在单一市场,欧盟各界都极为欢迎。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