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中华学习网

新中华学习网

要专家找新中华
当前位置:新中华学习网 >> 专家观点>>祝尔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推

祝尔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推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今天我想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二是北京未来的空间布局与城市治理,三是京津冀区域战略性重点工程。

 

  大家知道,围绕北京未来的发展2017年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的两项重要任务。他指出,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二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

 

  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首都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件大事,2017年6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会议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第三件大事,2017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市编制的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就是要我们明确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怎样建设首都”就是要我们深入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思路。

 

  (一)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就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总目标。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这一战略目标的内涵作了具体界定,指出,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这里面,前三句话针对的是“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后三句话针对的是“和谐宜居”的目标。总的来看,这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的明确回答。此外,会议还提出,北京要成为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我看来,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还要符合两个趋势的要求。

 

  第一,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有经济学家测算分析,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在2014年就已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了,并预测到2025年我国GDP总量有可能会占到全球GDP总量的20%,到2050年,也就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时候,我国GDP总量有可能会占到全球GDP总量的30%,届时我国就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北京作为首都要怎样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2017年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预测表明,到2050年北京人均GDP有可能增至当前的5倍,达到世界一流国家首都的水平,届时北京就真正成为了世界顶级城市。

 

  第二,要符合全球城市发展趋势的要求。根据全球知名城市评级机构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发布的2016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把全球城市分为Alpha、Beta、Gamma、High Sufficienc、Sufficiency五大等级。其中,第一档是Alpha++,只有两个城市上榜,依排名分别是伦敦、纽约;第二档是Alpha+,有七个城市上榜,依排名分别是新加坡、香港、巴黎、北京、东京、迪拜、上海。与2012年的榜单相比,2016年榜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北京的排名超过上海,新加坡的排名超过香港。

 

  这是根据什么评级标准呢?GaWC的评级标准是一个非常综合且全面的评级系统,大体上包含了国际知名度、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人口规模、国际机场、国际港口、先进的交通系统与通信设备、对外资的吸引力、金融业与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蜚声国际的文化影响力、有影响力的传媒与体育社群等多个指标。总的来看,是一个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际化水平等多个维度的指标评价体系。

 

  全球城市发展趋势不仅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也就是研究全球城市的发展方向。当然,每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各有不同。比如,伦敦在2015年版《伦敦规划》中明确了2036年城市发展的目标和着力点是,伦敦将成为全球最佳城市,为所有人和企业家提供更多机会,达到最高的环境标准和最好的生活质量,成为21世纪全球应对城市挑战,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方法最领先的城市。

 

  纽约在2015年4月发布的《一个纽约--规划一个强大而公正的城市》中,主要面向2040年提出了四项发展愿景:一是成长中的繁荣城市,二是公平公正的城市,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四是有弹性的城市。

 

  东京在2014年底完成的2020年城市规划《创造未来:东京都长期展望》中,明确提出东京的长远目标为“世界第一城市”,即“能为居民提供最大幸福”的城市,具体是要在社会福利、经济活力、城市基础设施、艺术文化振兴等各方面超过伦敦、纽约、巴黎等城市。

 

  巴黎在2012年发布的《巴黎大区2030》战略规划中,着眼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

 

  上海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将目标愿景确定为2020年、2035年及2050年三个阶段。在2050年,上海要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北京未来的发展总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那么今后五年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也明确了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

 

  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中央政务、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

 

  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成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远期发展目标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成为富裕文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北京未来的发展思路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我认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思路要把握好战略定位、实现“三个协调”、处理好“三大关系”。

 

  1.把握好战略定位

 

  北京未来的发展要牢牢把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指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

 

  加强全国政治中心建设。主要是抓好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和首都安全稳定两方面工作。要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全力维护首都政治安全,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严格规划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隐患,以更大范围的空间布局支撑国家政务活动。

 

  加强文化中心建设。要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统筹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精心保护好世界遗产,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加强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四个空间层次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另一方面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两大重点区域的整体保护。“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加强世界遗产和文物、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地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风景名胜区、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山水格局和城址遗存、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九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

 

  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着眼承担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舞台,服务国家开放大局,持续优化为国际交往服务的软硬件环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发挥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首要窗口作用,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那么抓手是什么呢?就是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聚焦中关村科学城。通过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研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载体作用,加强一区十六园统筹协同,促进各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突破怀柔科学城。围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为依托的高端人才培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三大功能板块,集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先进交叉研发平台,凝聚世界一流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做出世界一流创新成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基础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竞争力,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搞活未来科学城。着重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集成中央企业在京科技资源,重点建设能源、材料等领域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

 

  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围绕技术创新,以大工程大项目为牵引,实现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着力打造以亦庄、顺义为重点的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

 

  2.实现“三个协调”

 

  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实质就是建设首善之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强调,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总量上限,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对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要系统分析、综合施策。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他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更加突出首都发展,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使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更加突出减量集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瘦身健体”,有效解决“大城市病”,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坚持从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落细落小、多办实事,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会议强调,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减量发展的问题。可以说北京是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也是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减量发展重点体现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实施人口和建设规模双控,严格守住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同时,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

 

  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包括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部分水利设施用地)控制在3720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控制在3670平方公里左右。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状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为实现首都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处理好“三大关系

 

  北京未来的城市建设一定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第一,把握“都”与“城”的关系。北京既是首都,又是一座超大城市,到底哪个该摆在首位?要更加突出首都功能,紧紧围绕“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努力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要增强首都意识,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做到首都的规划建设始终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来开展,首都的发展自觉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来推进。

 

  第二,把握“舍”与“得”的关系。北京目前的功能和人口已经超出了现有资源禀赋的承载能力,已经影响了首都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所以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在“舍”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靠创新发展,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也就是说,北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通过舍掉“白菜帮子”,得到“菜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舍”就是减重减负,“舍”也是发展,要在“舍”中求“得”。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腾笼换鸟,为提升首都功能腾出空间,以此确保更高质量的发展。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强调,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聚焦重点领域积极疏存量,加大禁限力度坚决控增量,推动功能疏解不断向纵深发展。注重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引导机制,加强统筹联动,确保非首都功能迁得出去、落得下来。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统筹腾退空间利用,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大“留白增绿”力度,加强城市修补,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第三,把握“一核”与“两翼”的关系。“一核”强调的是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两翼”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是围绕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转移,大力发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主导产业。河北雄安新区,重点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作为首都这“一核”的“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它们一方面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另一方面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这样就形成了以首都为核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为“两翼”的发展布局。“两翼”相互扶持,共同为北京中心城区减轻负担,而北京又能引领带动“两翼”的发展,并提供发展支撑。

 

  当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讲,不仅仅这“两翼”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实际上现在是“2+4+46”平台,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新区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处理好“一核”与“两翼”的关系。2017年8月,蔡奇书记到河北省考察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他表示,北京将统筹全市优质资源,推进全方位协同合作,集中力量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开局起步。一是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交钥匙”项目率先落地。二是推进优势创新资源集中布局,在雄安新区设立中关村科技园,促进雄安新区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三是推进综合交通网络直联直通,推动雄安新区与北京交通路网高效顺畅衔接。四是推进疏解承接无缝对接,凡是愿意到雄安新区发展的在京资源,我们都坚决支持,积极做好服务与衔接,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五是推进改革创新联动互促,建立常态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共享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引导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相关功能、产业事业及人口向雄安有序转移。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