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中华学习网

新中华学习网

要专家找新中华
当前位置:新中华学习网 >> 专家观点>>刘志兵:弘扬英烈精神,做好红色传人

刘志兵:弘扬英烈精神,做好红色传人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古往今来不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民主革命以来约有2000万名英烈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人类进步而奋斗毕生、英勇献身,他们的功勋彪炳史册,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这是我们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强大精神力量的实际举措。今天,我们就深刻理解弘扬英烈精神的重要意义、新时代重点弘扬哪些方面的英烈精神、如何弘扬英烈精神进行学习交流。

 

  一、深刻理解弘扬英烈精神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体现。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的宝贵财富、有效渠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英烈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浓缩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5000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精神的延续,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在伟大的中国精神中,一代代英烈就是其中一颗颗闪亮珍珠、一个个时代符号,标定着中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走向。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先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优秀儿女的典型代表。英烈们英勇奋斗的事迹是中国记忆的主旋律,英烈们创造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发展的积累和基础。

 

  中国精神在哪里?就在揭竿而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的英烈中,就在发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辛亥革命的英烈中,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英勇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英烈中。正是这一代代英烈撑起了中国近代感天动地的斗争历史,这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写就了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伟大篇章。

 

  比如,我们讲到红船精神,脑海中就浮现出毛泽东、董必武等一大代表的英雄形象,就会为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讲到八一精神,脑海中就浮现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八一起义领导和参加者的英雄形象,就会为他们忠于信仰、听党指挥,英勇无畏、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讲到井冈山精神,脑海中就浮现出井冈山革命斗争中诸多先烈们的英雄形象,就会为他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所感动;

 

  讲到长征精神,脑海中就浮现出雪山草地中红军战士的形象,就会为他们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讲到延安精神,脑海中就浮现出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克服困难英勇抗日的形象,就会为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所感动;

 

  讲到“两弹一星”精神,脑海中就浮现出“两弹一星”功勋们和戈壁滩上艰苦奋斗的官兵们的形象,就会为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所感动,等等。

 

  党的领导人、党的文献、党的会议对近代以来中国精神的论述还有很多。这一系列丰富的中国精神,就是由英雄烈士为代表的中国人民造就的。一批批英烈倒下去,一个个精神立起来,铸就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可以说,中国精神就存在于英烈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牺牲奉献的奋斗中,千千万万的英烈就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英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的浓缩精华。因此,弘扬中国精神,就必须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

 

  (二)英烈精神是中国价值的集中体现

 

  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具有多层次性,既有各个民族的具体历史记忆,也有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而共同历史记忆是维系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强化民族意识的血缘。“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文化的灵魂与形象。中华民族在并肩战斗、抵御外侮、反抗压迫的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先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图腾,共同价值昭示。正是因为这些共同记忆,中华民族才能团结得越来越像一块钢铁,才有了共同的历史血缘。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国家和民族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人口越多,幅员越辽阔,文化越复杂,越需要核心价值观的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代表当代中国发展利益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追求,也是近代以来英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近代以来,英勇先烈在救亡图存中进行价值探索,在民主革命中实现价值转向,在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中实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价值观的共识凝聚。

 

  英烈们的事迹和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条件,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比如,富强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人民民主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时代光芒,和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自由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价值追求,平等是人民追求的基本价值取向,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法治是现代社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爱国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情感,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些价值理念,经过一代代英雄先烈们的奋斗,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主流意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

 

  学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从英烈们感天动地的奋斗史中,了解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和不易,就能够更加自觉地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豪迈,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英烈精神是中国力量的生发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民族复兴需要弘扬英烈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物质的极大富裕,也是精神的高高屹立。中国从积贫积弱、被人欺凌,到今天取得巨大成就,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由唤不醒的东方睡狮,到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刮目相看的东方雄狮。今天,世界各国对于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都不约而同地会看看中国方案、听听中国声音、希望中国参与。中国今天的地位、形象、力量、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代英烈奋斗的结果,是流着汗水、泪水、血水一步步走过来的。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屡战屡败,面对国破人亡、军阀割据、外敌入侵不断的破落局势,中国人的民族气节、爱国抱负、人民情怀,一次次被激发,又一次次被打压。那个时代的不少中国人,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国家民族意识减弱。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48艘舰船4000名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打败了大清国20万军队。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205艘舰船2.5万余人,打败了大清国20万军队。甲午战争,清军63万人,日军24万人,两国海军参战力量相当,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清朝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白银2亿两,相当日本7年的财政收入。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不少,但拼凑起来的兵力不足两万。而京畿一带清军不下十几万,义和团拳民更有五六十万之众,仍然无法阻止北京陷落和赔款4.5亿两的结局。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紫禁城内阅兵。梁启超悲愤地说:“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什么意思呢?中国人所以会被讥笑为“一盘散沙”,是因为国人缺乏“合群”的德行,也就是没有国家民族意识。孙中山认为中国四万万之众等于一盘散沙。鲁迅说“中国是沙聚之邦”。中国人的民族气节、爱国抱负、人民情怀需要有事件来激发、需要有土壤来养育、需要有英雄来开悟。

 

  面对不断地被外敌入侵、不断地割地赔款、不断地丧权辱国,我们的英雄先烈表现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号召并带领人们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剥削阶级压迫,挽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国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中华民族的力量开始凝聚,用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终于在一次次的反抗中壮大起来,进而形成了磅礴的力量。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的英烈们,就没有封建王朝的灭亡,就没有民主革命的爆发;没有抗日战争的英烈们,就没有中国意志的空前凝聚,中国人民的空前团结,中国就不可能还是一盘散沙;没有抗美援助的英烈们,就没有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被世界的尊重和敬畏。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凝聚起来的力量,是世界上任何敌对势力和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战略部署,蓝图已经绘就,方向已经明确。迈向“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我们要秉承英烈遗志,发扬英烈精神,凝聚坚如磐石的精神力量,将英烈参与开创、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新时代重点弘扬哪些方面的英烈精神

 

  近代以来,英雄先烈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既具有时代特色又一脉相承的精神,内容极其丰富,是我们需要学习传承弘扬的红色基因库,其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里面。今天,我们重点强调以下六个方面的精神: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近代以来英雄烈士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最根本的是对领导阶段、领导力量和社会制度的选择。他们已经意识到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在中国向哪个方向走的问题并不清楚,甚至非常地模糊。清朝晚期的一些有志之士把眼光转向西方,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后来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后来学习西方的文化,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面对风雨飘摇的破落政权,1911年农历九月初九,清政府下发《准开党禁颁布特赦谕》,六天后,即农历九月十五,清廷又下发《准革命党人按照法律改组政党谕》,从此中国进入了多党竞争的时代,有资料显示最多时政党达到300多个。当时的报纸形容说,“社团之多,真如过江之鲫。”这么多的政党,并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好处,造成的最大问题是政局不稳。从1912年到1928年16年间共换了10任国家元首。这些政党既缺乏自己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也受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没有也不可能把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担当起来,绝大多数被历史湮没。国民党作为资产阶级政党,也没有能力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回溯历史,可以看出,历史给了各阶级及其政治势力表现的机会,有的虽然悲壮,但也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发展方向的历史使命。只有中国共产党适应了历史潮流,代表了人民利益,完成了历史任务,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从贫弱走向复兴的坚强核心。在近代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比较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

 

  所以,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中国共产党28周年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这之前,“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

 

  林伯渠就是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后来觉悟过来换了脑筋、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林伯渠1905年就加入中国同盟会,他早年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一次次革命的结果是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这使他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旨在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决议案》,规定:限制共产党员在中国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各该党部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林伯渠面临着关键选择。一边是经过20多年努力奋斗得来的中央农民部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另一边是1921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最终,林伯渠作出正确选择,辞去了农民部长、中央财务委员、国民政府监察委员等职,保留了中国共产党党籍,经受住了权与利的考验。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