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恩格斯诞辰198周年,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来重温《共产党宣言》,对深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使命、永远不懈奋斗非常有意义。我主要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
《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用德文正式印刷出版。当时出版的这本小册子上还没有印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1850年英国宪章派机关刊物《红色共产党人》刊载第一个英译本时,杂志编辑才在序言中第一次指出了作者的名字。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写这本书,不是作为一般的政论性著作,而是受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撰写的党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正文由一个简短的引言和四章构成,近2万字。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本章开门见山指出:自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也是贯穿《宣言》的一条红线。通过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必须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是:揭示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进而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任务,阐明了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不谋求任何私利;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其最终奋斗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首先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权,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随着社会的充分发展,当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消灭以后,国家逐渐消亡。到那个时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即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主要是,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假的社会主义学说,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出其理论要害、社会根源、阶级实质和最终被淘汰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主要是,阐明共产党对其他政治派别和革命运动的策略。
《共产党宣言》最后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文最后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响亮的口号作为结尾。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72年到1893年的21年时间里,先后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写了7篇序言,其中,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2年俄文版序言,是由两人合写的;后5篇序言因为马克思逝世,是由恩格斯单独撰写的。这7篇序言主要是,回顾了《共产党宣言》同国际共运结合的历史,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共产党宣言》阐明的基本原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历史和理论的尊重。正如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但是《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以序言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丰富发展。这样,7个序言也就构成了《共产党宣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必须要把正文和7个序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共产党宣言》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是适应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背景条件:
(一)工人运动实践取得长足进展,呼唤科学的理论指导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北美许多国家居于统治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个基本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派生出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如,在消费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在生产上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等。
这些社会矛盾的积累,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升级。到19世纪30至40年代,发展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英、法、德等国家的无产阶级开始发起独立的政治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有: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在这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提出广泛的经济要求,也提出了鲜明的政治要求,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受各种空想和假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如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等,这些斗争先后都失败了。
工人运动的失败,进一步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而工人运动的丰富实践,也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要求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实践,感受工人阶级的先进品质和工人运动的强大力量,一方面在对工人运动进行深入调查基础上,进行艰巨的理论研究,逐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的革命理论。这样,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的《共产党宣言》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从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也能看出工人运动对《共产党宣言》的需要程度。在这个序言中,恩格斯说:“近来《共产党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共产党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样,根据《共产党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二)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艰难地寻找和创造着自己的领导核心,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改造和武装自己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认识到,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的革命政党。恩格斯在1889年说:“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他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在积极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当时,在西欧各国,充斥着各种主张没落的、改良的、空想的假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团体和工人组织,它们都在试图影响和领导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无产阶级需要从这些良莠混杂的组织中发现和培养出自己的领导力量。这时候,一个叫正义者同盟的组织进入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线中。
正义者同盟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主义者的密谋组织。其前身是1834年在巴黎建立的流亡者同盟,1836年该组织内部分裂,其中一部分出身无产阶级的比较激进的成员组成了正义者同盟。
正义者同盟的宗旨是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其口号是阶级观点模糊的“人人皆兄弟”,行动纲领是用密谋手段发起少数人起义,指导思想主要是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并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社会主义”思潮影响,是英法两国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同德国哲学的杂拌思想。1839年5月12日,同盟参加了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发动的巴黎起义。失败后,被迫迁往伦敦,并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在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支部。
相对于法国团体和英国宪章派,正义者同盟是一个比较易于接受新理论和易于改造的组织。法国团体,包括参与领导里昂工人起义的工人组织互助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组织人权社、进步社等,很不健全,四分五裂,且深受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和布朗基主义影响。领导过英国宪章运动的宪章派规模虽大却组织松散。而正义者同盟虽小但富于国际性,相对开放,易于接受新的理论,它的一些思想观点已经与马克思主义比较接近,如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下,正义者同盟逐步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7年1月,正义者同盟派人专程到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新的纲领,实现改组,表示将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坚持的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于是,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要求参加了同盟。
1847年6月,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恩格斯参加了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正式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拟定了同盟章程,章程第一条规定:“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样,共产主义者同盟便成了第一个工人阶级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关于同盟纲领,早在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前,就进行过讨论。起初的纲领是以问答的形式拟定的,称为《共产主义问答》。这是一个带有空想社会主义影响痕迹的文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满意这个文件。后来的修正草案,马克思和恩格斯仍然不满意。这以后,恩格斯接受委托起草了《共产主义原理》纲领草案,但他也认为这仅是纲领的初稿。
1847年11月29日到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通过了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章程,并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
会后,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一起相处了半个月时间,共同探讨了如何起草《宣言》,对纲领的具体内容、结构、大纲和部分细节交换了意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由于恩格斯因事到巴黎,两人不能同时起草,所以新纲领基本上是由马克思执笔完成的。他参考了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用德文完成了这个纲领的撰写,并于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出版。这样,世界上最早的共产党纲领就诞生了。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天赋品格,为《共产党宣言》的最终诞生提供了孵化条件
任何伟大的时代创造,即使在后人看来多么地顺理成章、瓜熟蒂落,也需要借助伟人之手孵化。《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的贡献。正如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这样评价他:“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很早就确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饱蘸人民价值的著作的。
马克思早年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为了学习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马克思专门选修了拉丁文、希腊文。希腊政治文明关于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事业的城邦政治价值标准对其影响深刻。当他还是一个17岁的中学生的时候,马克思在毕业前夕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德文课论文,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但在这时,马克思还是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青年黑格尔派。
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了工人运动的实践,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从工人阶级的利益出发,考察现实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考察当时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实际,考察工人运动的现实要求,不断进行理论探索。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中,看到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万恶之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品格和巨大力量,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中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从阶级斗争中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在1843至1844年完成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必须要用无产阶级革命来改造社会,消灭私有制。这表明,马克思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深入论述了使工人陷于贫困并成为机器的资本主义制度,指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产生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而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这种异化的高度发展,当它发展到顶点就必然灭亡,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已经形成。
1845年,马克思完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章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物质和意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强调唯物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1845年9月至1846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这些关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相适应的时候,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提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为消灭资本主义、用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了物质条件和意识条件,无产阶级在革命中首先必须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
正是由于两位伟人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的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两个转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就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谈到《共产党宣言》的产生条件,还有一点不得不提起,那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身的秉性天赋品格。1847年写《共产党宣言》时,马克思只有29岁,恩格斯只有27岁,如此年轻的头脑却思考和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那样高深的问题,给出了大胆而正确的回答;如此严肃的兼俱政治理论和党纲法规的文章,却被二人写得充满激情、力量、美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不朽之作,这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崇高的理想信念、博大的人民情怀、无畏的斗争精神、勤奋的学习劲头、厚实的理论文字功底。
我们举一个例子。《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阐述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规律这样一个重大命题时,没有进行单纯的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像一幕历史剧一样展示给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演出”开始就用一句铿锵有力的政治论断点题:“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接着,一个大幕徐徐拉开,一副优美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画面中的人物有:古罗马的贵族、骑士、平民、奴隶,中世纪的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紧接其后的是市民、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最后出现的是自由发展的每一个人。
画面中的事件有: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的萧条、行会师傅的消失、工场手工业的崛起,然后是百万富翁的出现、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民族的大迁徙和十字军的远征,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东印度和中国市场的开发、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最后是整个联为一体的世界市场。
画面中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有: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作坊、蒸汽机、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被摧毁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最后是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这时候,舞台上响起一句摇撼人心的旁白:“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然后,话锋一转,“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男工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纷纷向工人扑来;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工人变成赤贫者;工人们毁坏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各地的工人们迅速联合起来汇聚成全国性的斗争。
最后,以一句发人警醒的话结束这一幕历史大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用完美的文字和宏大绵长的历史画卷说明一个深奥的政治原理,生动易懂。这种表述方法,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理论的透彻理解力和深入浅出的理论文字功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天赋品格也是成就《共产党宣言》不朽之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
伟大的理论,愈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愈展现出科学的真理力量和崇高的价值魅力,愈在人类历史的天空闪耀其璀璨光芒。《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是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指南,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反对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纪元,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170年来,《共产党宣言》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共产党宣言》成为“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英国学者彼得·奥斯本认为,《共产党宣言》是“毫无疑问的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有统计显示,《共产党宣言》是美国大学里的三大最经常指定读物之一。2015年,英国《卫报》报道,在由学术书书商、图书馆馆长、出版商联合发起的“学术图书周”上,一项面向公众的投票选出了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共产党宣言》位列第二位。
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全世界播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火种,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共产党组织,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共产党宣言》的一些思想最早于1899年由英国的传教士介绍进来。当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而是引用《宣言》中关于世界市场的论述,告诉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但也无意中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早在1896年旅居伦敦时就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并敦促留学生研究《共产党宣言》。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程老师
在线预约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