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修班 >> 新闻动态 >> 国学艺术动态 >>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全国公开课最新汇总

更多+

北大课程推荐

更多+

商学院课程推荐

更多+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 发表时间:2017年11月27日
  • 文章来源:清华新闻网
  • 浏览:279
清华新闻网11月24日电 11月20日下午,由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大出版社和北大博雅讲坛共同组织的“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在清华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任博德的新书《人文学的历史》的首发仪式。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荷兰大使馆副大使普乐施致辞。 
荷兰大使馆副大使普乐施 (Bas Pulles)在致辞中表示,2017年恰逢中国和荷兰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建立45周年,他很荣幸来清华参加这个活动。普乐施回顾了两国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很高兴看到任博德的新书与中国读者见面,坚信此举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两国之间文化交流。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孟延春发言。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孟延春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清华大学重要的校际联合机构之一,逻辑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的研究与交流活动非常活跃且丰富,促进了科学和人文交叉,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提出的“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新百年、新时期的发展思路。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欧盟科学基金委(ERC)副主席斯托克霍夫(Martin Stokhof)发言。
欧盟科学基金委(ERC)副主席、清华大学金岳霖访问教授斯托克霍夫(Martin Stokhof)介绍了欧盟科学基金委的主旨,特别是该组织为促进人文和社会科学而采取的新举措。他鼓励在座的人文学者关注欧盟,关注欧盟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积极与欧洲学者开展合作。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凤珠发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凤珠认为《人文学的历史》一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宏大的视野和极简的表述。她敬佩作者为了聚焦人性,透过纷繁的现象寻找人文学科的本质的精神。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人文学的历史》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任博德作主旨报告。
《人文学的历史》作者、正在逻辑学研究中心访问的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任博德(Rens Bod)作了题为“人文如何改变世界的主旨报告。任博德表示,当初自己只是想尝试写一部关于人文学的历史,主要也只关注欧洲。但随着思想的发展,行文逐渐拓展到了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世界、非洲。对他而言,打破欧洲中心主义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任博德回顾了历史上人文学领域代表性学派、学者及相关重要概念、规律,从艺术史、语言学史、数字人文等几个领域进一步举例说明人文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作了题为“人文:从中国的视角看的主旨报告。他对任博德教授新书试图打破欧洲中心主义、打破人文与科学之间的界限、重新思考人文的定位的努力表示高度赞赏。汪晖在中国20世纪形成的教育体系和学科分类的背景下讨论了人文知识的概念,强调人文知识最根本的精神是无条件的追问,不断去追问边界。
来自清华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外文系,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学者围绕《人文学的历史》一书内容,反思人文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人文与科学、宗教之间的关系,对人文学科的地位、特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与两位主旨发言人进行了对话。
 
最后,逻辑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哲学系刘奋荣教授代表逻辑学研究中心接受了任博德的赠书。
 清华举行“致力于探究原则与模式的人文学史”研讨会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合影。
 
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中心成立于2013年。中心致力于开展高水平国际科研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引进国外教授给清华大学学生开课,起到了连接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作用,促进了清华学生、学者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中心成员的研究成果也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供稿:人文学院 编辑:华山

http://news.tsinghua.edu.cn/

在线报名(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快速查询报考条件
您的姓名: 电话: 学历: 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