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宏观经济政策与商业机会课程特色与背景
课程背景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企业如何在波动的市场中稳健航行?
国内外政经环境复杂,经济政策变动快,企业如何迅速适应,避免战略失误?
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如何识别并把握新的商业机会?
本课程深入解析2025年全球宏观经济新走势,洞察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运营。通过精准的经济形势分析,助您掌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脉搏,预测市场变化,支持企业在新的宏观环境中寻找增长点
课程收获
1.学习2025年全球宏观经济新走势,理解主要国家经济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
2.了解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及新的经济、金融政策。把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调控政策措施与金融市场热点专题。
课程特色
前瞻性足:以宏观经济学者和时事评论员独到的角度观察当下的经济局势,从最新的政府会议中抽丝剥茧,前瞻预判未来经济趋势。
多维视野:从地缘、政治、市场等多个维度层层推进,分析国家经济机器运行背后的相互作用因素,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切实的方向指引。
方法指引:借时事热点分析经济运行逻辑,并在产业与个人投资方面,形成了一套方法体系。
课程大纲
引言: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
1. 特朗普上台影响中美俄三角博弈态势,中美依然斗而不破、打打谈谈
2. 特朗普无力遏制俄乌冲突长期化趋势,美俄关系难以复原
3. 中欧迅速战略接近,对冲美俄战略接触的影响
4. 中印、中日、中韩、中菲等周边关系趋于改善稳定,台海安全可控
一、美元降息周期的全球宏观经济走向
1. 美元降息周期的前半段即2025年通常会发生金融危机
2. 美元指数与美债收益率持续超过警戒线预示债务危机
3.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重点不是制造业回流而是科技革命
4. 中国继续面临汇率保卫战资产价格和价值重估持续承压
二、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解读
1. 资金过剩:高储蓄率导致金融发展重点从规模向结构转化
2. 资产稀缺:资产价格下行显示实体经济回报率持续探底
3. 资本不足:资本市场缺乏投资保障导致资本积累率走低
4. 资源错配:生产要素出现总体过剩与结构性稀缺双重结构
三、国家重大关键经济指标前瞻:财政强于货币
1. 2025年GDP增长目标依然在5%左右
2. 未来基准利率与长债收益率一致在1.5%以下
3. 人民币汇率水平先降后升,最后回升至7.2附近
4. “计划赤字率”有望达到4%,“实际赤字率”有望超过4.5%
四、化债是国家稳金融与强刺激的战略前提
1. 资源变资产是地方政府化债的内在动能
2. 资金变资本是国债置换地方债的战略创新
3. 资本变资产是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的核心诉求
五、内需是国家稳预期与提信心的核心任务
1. 税改加强居民工资性收入、保障性预期与资产性投资
2. 刺激重点从供给侧转向需求端,但供给侧改革依然重要
3. 全面反恶性内卷、提高投资回报率、强力恢复内循环
4. 公共消费-投资消费-私人消费是恢复内需的基本路径
六、资本市场是国家“五个统筹”的重中之重
1. 央行将在2025年出台新的“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政策工具”
2. 地产和楼市进入高度分化期,租售比成为最关键指标
3. 科技创新、并购重组与军民两用是资本市场三大主线
4. 中国资本市场向下有托底、向上有空间,但内外博弈剧烈
七、新质生产力是未来投资的“黄金法则”
1.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低空经济)
2. 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首发经济)
3. 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为代表的新业态(出海经济)
八、未来全球资产配置的基本逻辑
1. 全球黄金将在震荡后持续上行至历史高位
2. 虚拟货币取决于特朗普与马斯克的联盟关系
3. 全球债市将迎来新一轮牛市,国内债股关系将发生质变
4. 中国地产已经处于见底的开端,供给侧已经基本出清泡沫
课程主讲
王丰收老师
国台办专家库成员、凤凰卫视特邀嘉宾
专业背景
王老师是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厦门卫视时事评论员、香港凤凰卫视特邀嘉宾、China Daily 专栏作家、台湾《中国时报》专栏作家、北京联合大学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台办专家库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中国社科院等多家单位课题规划专家。
授课经验
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曾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论坛上做主讲嘉宾。
授课特点
1、从地缘政治着手分析经济背后的推动力,深入浅出,通盘拆解。
2、从政策指引的经济趋势挖掘未来商业的发展动向,提供产业投资方法。
主讲课程
《宏观经济形势下的产业机遇与挑战》《投资哲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机遇》
课程对象
董事长、总经理、高层管理者
备注
课程费用:7800元/人,费用包含:学费、资料费、休闲点心及其它服务费,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
常年开班,获取最新开班时间或内训报价,咨询:400-061-6586